鸟类学家

更新时间:2021-01-26 08:03

研究鸟类的科学。人类在有史以前已对野生动物中的鸟类发生兴趣。大多数有关鸟类的早期著作传奇性多於科学性,但也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包括鸟类学许多民间传说,後来的工作即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中世纪有许多文章涉及鸟类学的实用方面,特别是驯鹰和狩猎鸟类的管理问题。专门从事研究鸟类学的人称为鸟类学家。

发展史

从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後期,鸟类学的主要目标是新种的分类和描述,科学考察是在鸟种丰富的热带大量收集标本。到20世纪早期,大多数鸟类已被科学所认识。19世纪後半期人们对鸟类内部解剖的研究作出很大努力,主要目的是为分类提供依据。20世纪前半期,生态学和行为学兴起,解剖研究相形见绌,但1960年代又得复苏,重点研究鸟类的功能适应问题。鸟类学是仅有的非专业人员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领域之一。许多研究工作是在大学和博物馆进行,在这里存放鸟皮、骨骼和标本,分类学家和解剖学家据此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野外调查工作则由专业和业馀工作者同时进行,後者提供了关於行为、生态、分布和迁徙等有价值的资料。虽然大量的有关鸟类的资料是通过简单的直接的野外观察(一般只靠望远镜)得出,鸟类学的某些领域由於使用新仪器和新技术而得益不浅。鸟类的环志工作开始於19世纪早期,现已成为关於鸟类寿命和移动路线的主要情报来源。若干国家建立鸟的环志系统,每年有几十万只鸟被带上有号码的脚环标志。雷达对鸟类运动的研究帮助极大。鸟类个体运动规律藉助於带在鸟体或植入鸟体内的微型发报机每天记录。藉助於视力标志(如将羽毛染色、往脚和翅带上有号码或不同颜色的塑料箍),用肉眼就能辨认不同个体,而无需捕捉,藉此业馀爱好者也能协助研究人员收回已标志的鸟类。随著高品质、可携带的无线电设备的发展,人们已开始研究鸟类鸣声的性质和意义。

分类

鸟类学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科为主的基础鸟类学,主要是研究鸟类的形态、分类、解剖、生理、行为、鸟巢、发生、进化、生态、分布等的科学;另一类是以应用专题为主的应用鸟类学,主要是研究鸟类同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等的科学。鸟类学是动物学的1个较大分支学科。我国研究鸟类的历史悠久,在古书《尔雅》、《尚书》、《本草纲目》和《古今图书集成》中,均有记述。全世界现存鸟类约有156科,9000余种,我国有81科1186种,占世界鸟类总数的14%,是各国中拥有鸟类最多的国家。由于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繁多,几乎遍及各种生态环境内,在消灭农林害虫、害兽,以及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都有特殊的贡献。因此,对鸟类资源的考查、开发、利用、野生经济鸟类的驯化、繁殖和建立鸟类保护区和禁猎区,对农林益鸟的保护、招引,以及对一般害鸟的驱除、防治等,都是鸟类学所研究和阐明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鸟类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为中国有关鸟类学研究和鸟类保护的民间学术组织。鸟类学分会的基本宗旨是发展中国鸟类学学术研究和普及鸟类知识,建立中国鸟类学会理事全国性网络,并促进有关濒危物种研究和保护的国际间合作。 2008年中国鸟类学家发现世界鸟类新种,该鸟类新种被命名为Stachyris nonggangensis,中文名为弄岗穗鹛,英文名为Nonggang Babbler,发现地是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约有600名会员以及约20名国外会员中国。绝大多数会员都是专业性的鸟类学工作者,分布在大学、研究所、自然博物馆等单位,还有些会员分布于动物园、自然保护区以及主管鸟类方面工作的政府管理人员。

鸟类学分会下雉类专业组、鹤类与水鸟专业组、猛禽专业组、观鸟专业组、饲养繁殖专业组、系统分类专业组、鸟类环志专业组、鸟撞专业组等8个专家组。这些专家组组织和进行本领域的调查和研究,并组织国内外学术会议。

中国鸟类学分会编辑出版几种定期的出版物,如:《中国鸟类学会通讯》、《中国水鸟和鹤类通讯》、《中国鸟类学研究》等。与此同时,自1994年开始,学会与台北野鸟学会共同举办两年1度的鸟类学术研讨会:1994年于台北、1996年于呼和浩特、1998年于台北、2000年于昆明、2003年于台中、2005年于海口。学会还承办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3届国际鸟类学大会”。这是国际鸟类学大会在新的国家(中国)、新的大陆(亚洲)、新的世纪(21世纪)、新的千年(2000年以后)的学术性大会。

1994年分会成立了“郑作新青年鸟类学工作者基金”。每两年评奖一次,年龄限于35岁以下在鸟类学研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者。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