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更新时间:2024-09-10 15:05

呃逆,通常被称为打嗝,是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表现为从胃中上逆的气体引发喉间急促短促的声音,其源由横膈膜的痉挛收缩所引发。打嗝通常发生在饮食过于快速或过量、饮用过量的碳酸饮料或酒精时,以及在受到冷热刺激、过度兴奋或紧张时。一过性的打嗝在健康人中极为常见,如果打嗝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则称为难治性打嗝,可能与某些疾病有关。

病因

健康人打嗝多见于饮食过多、过快,饮用过量碳酸饮料或酒精,以及冷热刺激、过度兴奋或紧张等,但大多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

如发生顽固性打嗝,同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多提示患者存在器质性病变。其病因较为复杂,多与消化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此外,部分还与胸肺部疾病、纵隔病变、代谢紊乱、药物因素等有关。

若患者存在顽固性打嗝,则应该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包括:

消化道疾病:最常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疾病、肠梗阻食管裂孔疝、胃出血等。患者多伴有腹痛、腹胀、食欲缺乏、反流、烧心等胃肠道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较常见,包括脑膜炎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等。患者还多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或肢体障碍等症状。

胸肺部疾病:较少见,包括肺炎、肺癌、胸膜炎等。患者还多伴有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纵隔病变:少见,包括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等。患者还多伴有胸痛、心悸、气促等症状。

其他:包括代谢紊乱、肝肾功能不全、手术应激等。

部分药物如麻醉药品、镇静剂类固醇类药物等可影响中枢神经,过量使用可扰乱身体对呃逆反射的正常控制。

部分环境因素如温度过冷、过热时,也可诱发打嗝。

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食过多、过快,饮用过量的碳酸饮料、酗酒、食用过热或冷的食物等,可引发打嗝。不良精神状态,如紧张、焦虑、兴奋等,也可引发打嗝。

症状

呃逆为膈肌痉挛引起的收缩运动,吸气时声门突然关闭发出一种短促的声音。可发于单侧或双侧的膈肌。正常健康者可因吞咽过快、突然吞气或腹内压骤然增高而引起呃逆。多可自行消退。有的可持续较长时间而成为顽固性呃逆。

就医

几乎每个人都发生过打嗝,此现象通常在短时间内可自行消失,对人体影响较小。如存在持续性打嗝,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警惕可能是潜在疾病的征兆。为避免打嗝影响正常饮食、呼吸、睡眠等,或耽误潜在疾病的诊治,应尽快就医,排查疾病因素。

就诊科室

相关检查

应主要对头颈部、胸部、腹部依次进行体格检查。

有无肢体活动、神经反射异常情况,以便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有无胸腔积液的体征、啰音胸膜摩擦音,以便排查胸肺部疾病。

是否有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肿大腹膜刺激征、肿块,以便排查消化系统疾病。

如考虑打嗝与感染、电解质紊乱、或肿瘤等有关,可先抽血行血常规、生化类检查、肿瘤指标等检查,可进行初步筛查。

如考虑打嗝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可行消化道钡餐检查。该检查可观察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贲门、胃及十二指肠)是否存在病变,如炎症、扩张、狭窄、溃疡或肿瘤等。

如打嗝病因不明确或重点考虑与胃部疾病有关,可行胃镜检查。该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部有无病灶,与钡餐检查相比较,内镜检查对胃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更高。

如考虑打嗝与肝胆病变有关(如胆囊结石胆囊炎肝脓肿肝癌等),应首选腹部B超检查。

如考虑打嗝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可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MRI)检查。该检查可了解是否有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如考虑打嗝与胸肺部疾病有关,可行胸片观察有无支气管、肺及纵膈病变。

如考虑打嗝与心脏疾病(如心包炎心肌梗死等),或电解质紊乱有关,可行心电图进行初步筛查。

诊断

根据症状诊断打嗝通常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出现顽固性打嗝,应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疾病。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之后,医生会对可疑的患者,进一步行体格检查,并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等,最后综合检查结果,可诊断或排除相应疾病。

就诊时医生一般会询问如下信息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可提前准备好回答:

持续时间,频率如何?

平时饮食习惯、最近的精神状态如何?

除了打嗝,有无其他不适症状?

做过治疗么?效果如何?

如胃食管反流、胃炎、胃溃疡、肠梗阻等,患者常表现有腹痛、腹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且通过腹部B超、CT、钡剂造影、内镜等检查发现胃肠道病灶,多可确诊。

如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血管病变等,患者一般有明确的病史,以及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结合颅脑CT或MRI多可明确诊断。

如肺炎、胸膜炎、肺癌等,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胸肺的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CT或气管镜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血糖、血钾等异常,可根据电解质紊乱的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患者生化检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打嗝与嗳气的临床表现较为类似,需要专业医生通过多方面比对进行鉴别。

是指由于膈肌痉挛收缩后,引起声带突发关闭,而产生的“呃”音,声音短促,音调较高。如持续性打嗝,其病因复杂,多与消化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膈肌周围的病变等有关。其伴随症状多种多样,与原发疾病有关。

是指胃中的气体反流至食道以及咽部所发出的声响,声音长而缓,音调较低。其病因较为简单,主要与胃肠道病变有关,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表现。

治疗

健康人打嗝,通常可自行消失,无需特殊治疗或采用物理方法终止。

针对顽固性打嗝的患者,首先要查找病因,并进行病因治疗,使打嗝症状消失或减少发作次数。目前,针对打嗝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物理疗法、药物疗法、膈神经阻滞、封闭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中医疗法等。

家庭处理

对于症状较轻,无明显基础疾病的患者,首先在家进行物理治疗,其效果迅速,毒副作用少,患者痛苦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用一纸袋罩住口鼻,在纸袋内反复呼吸。

取凉开水一杯,喝一大口并含住,屏气停止呼吸,待无法忍受时将水吞入胃中。

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可重复进行直至打嗝终止。

患者闭目,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适度揉压眼球上部至呃逆停止。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眶上神经出眶处,压力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家属可用纱布裹住舌体前部,轻轻向外牵拉,以能忍受为度,每次用力牵拉持续30秒,然后松手使舌体复位,如此反复操作直至呃逆停止。

专业治疗

若经过物理方法仍不能终止打嗝者,应考虑进行药物疗法、膈神经阻滞、封闭疗法、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中医疗法等。

常用药物包括镇静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片巴氯芬片盐酸乙哌立松片),抗惊厥药(苯妥英钠丙戊酸卡马西平)等。若经药物治疗后仍旧无效,可行手术暂时或永久性地阻断膈神经。

指在膈神经的周围注射局麻药,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阻滞其冲动传导,称膈神经阻滞。进行双侧膈神经阻滞时应小心,有发生呼吸困难的风险。

指在颈椎横突处注入局麻药,来阻滞部分膈神经,进而减弱膈肌运动,并增强该神经反射的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等,年老体弱,或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慎用。

是指通过起搏器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来恢复其正常的节律。植入电极手术时,需特别注意避免损伤膈神经。

针灸、穴位注射、耳穴贴敷、艾灸、咽部刺激等方法,可镇静安神、宽胸理气、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等,达到解呃止逆的作用。

预后

该病预后良好。顽固性呃逆应注意与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呃逆相鉴别。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