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祠

更新时间:2024-04-19 14:52

贤良祠(Temple Of The Virtuous),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号,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是清朝祭祀对国家社稷有功的王公大臣的场所,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雍正朝至宣统朝共祭祀178人。

历史沿革

清雍正八年(1730年),贤良祠始建,顺天府分派有庙户三十户负责日常的维护。

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商定,裁减各坛庙的劳役,贤良祠陆续减为二十户。

20世纪30年代,贤良祠被宛平县借用。

1949年,贤良祠归为国有,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占用。同年8月,在贤良祠内建立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

1995年12月,中华女子学院迁出贤良祠。

2020年,贤良祠封闭并开始修葺。

建筑格局

贤良祠坐北朝南,依次为大门、碑亭、仪门、正殿。东有治牲所,西有宰牲房及燎炉,建筑面积1006平方米。贤良祠内立有清世宗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御书额曰“崇忠念旧”。祠内建筑群依中轴线纵向贯穿南北,为三进四合院式,并带有花园。

主要建筑

大门

贤良祠是皇家祠堂,祠堂的山门为3间式,屋顶铺设绿色的琉璃瓦歇山顶,三彩单昂斗拱。

仪门

山门内不远处的第二重正门称作“仪门”,仪门共3间,屋顶铺设着绿色琉璃瓦。仪门的前、后东侧各有古榆树一棵。

碑亭

仪门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六角攒尖碑亭,面积各25平方米。亭内均立有祠碑,碑形相同,为螭首龟趺,碑身高5.12米,宽1.17米,厚0.52米。碑面篆刻着清雍正皇帝御制贤良祠碑文,落款是雍正十一年癸丑九月二十日。祠碑置放于六角亭的中间。东侧碑亭内的祠碑碑文是用汉字篆刻而成,西侧祠碑是全篇满文篆刻,碑文内容相同。御碑亭北侧正中是仪门,仪门东西共3间,仪门内有甬道通往正殿。

正殿

仪门后面是正殿,正殿为3间,殿堂部分为歇山大脊,绿色琉璃瓦歇山顶,左右各辟侧门。怡亲王允祥的牌位位于正殿正中的位置,其余人员分列左右及东西配殿中。牌匾现已移到故宫博物院保存。正殿北侧的屋檐较宽,正殿内檐顶装饰着方形的盘龙纹饰藻井,藻井外周镌刻着“佛八宝”装饰。正殿的东、西两侧各是3间配殿。

庭院

正殿与后殿之间是不大的庭院,现庭院中建有几间低矮的新房屋,这些新建房屋是些临时建筑。

后殿

后殿是5间,东、西各有3间配殿。

历史文化

综述

贤良祠是清代祭祀对国家社稷有功的王公大臣的场所,从雍正朝至宣统朝共祭祀178人。

雍正朝祭祀51人:包括允祥图海靳辅范文程张玉书施琅于成龙等。

乾隆朝增祀50人:有杨明时、李卫策凌傅恒尹继善刘统勋兆惠等。

嘉庆朝增祀11人:有福康安阿桂刘墉等。

道光朝增祀15人,咸丰朝增祀6人,同治朝增祀11人,光绪朝增祀29人,宣统朝增祀5人。

相关人物

贤良祠的第一位入祀者是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比雍正帝小8岁,两兄弟自幼志趣相似。爱新觉罗·胤祥为人正直,勤奋好学,博得其父康熙帝的宠爱。爱新觉罗·胤祥没有要当皇帝的意愿,他与雍正帝关系甚好。爱新觉罗·胤祥在兄弟们争夺帝位时,全力帮助爱新觉罗·胤禛夺得皇位。康熙帝在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驾崩后,爱新觉罗·胤禛继位,爱新觉罗·胤祥辅佐雍正帝料理朝政,故成为了第一位入祀者。雍正帝感谢爱新觉罗·胤祥付出的丰功,给予其前所未有的恩典。

文物价值

贤良祠是清王朝特为对朝廷做出卓越贡献者的祭祀专祠,贤良祠的创建,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的祭祀文化,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贤良祠是表彰清廷的功臣之祠,是以维护其封建统治为目的。对于这些“有功之臣”的贡献,还要从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分别去考量他们。贤良祠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是崇忠念旧的祭祀核心,对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祭祀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文物保护

2001年7月12日,贤良祠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贤良祠被纳为北京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重点任务项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贤良祠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开放时间

不对外开放。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公交103、109、101路,在西什库站下车即达。

沿平安里西大街行驶,直行进入地安门西大街,沿地安门西大街行驶1.4千米,左转进入前海西街即达。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