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讴

更新时间:2023-11-22 10:17

粤讴,是广东珠三角地区曲艺说唱之一,是由冯询、招子庸等人在木鱼歌南音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以广州方言咏唱。

解释

曲艺曲种。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是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带流传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它是由冯询、招子庸等人在木鱼、南音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以广州方言咏唱。

粤讴可以清唱,也可以合乐,多以琵琶、洞箫、扬琴伴奏,旋律悲凉沉郁,节奏舒缓,很适宜表现伤春怨梦、别绪离愁的情调。唱词以七字句为主,间以十字句。单句的格律要求很严,若有一字拗口,平仄韵脚不合,便不成讴;但句与句之间的韵脚要求较宽。每段末了,常用感叹词或代名词作呼格,以加强感情色彩。由于粤讴的格律过于严谨,腔调缓慢简单,故民国以来传唱的人越来越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职业粤讴艺人已不复存在,民间更鲜有人习唱。因粤剧、粤曲吸收了粤讴,现今人们尚能听到保留有粤讴韵味的“解心腔”。

用法

示例

《粤讴》全书4集,共99题,得词121首。

毕生写了大量粤讴散见于省港各报章。

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

把粤讴的思想性、艺术性推向了新的高度。

于清雍正年间吸收各剧种特色,汇合南音、粤讴等形成粤剧。

同时保留了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腔调。

的《吴歌》、李调元的《粤讴》以及华广生的《白雪遗音》等。

30年代出资开办娱乐小报《非非报》,刊登演出评论和粤讴、班本。

粤讴是广东曲艺说唱之一,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

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

【注】一曲招郎才调好:道光间,招子容孝廉作《粤讴》,词甚凄丽。

工诗词,著有广州方言诗《嬉笑集》、《粤讴》、《扪虱谈室词》等。

他运用广州方言所著的《粤讴》,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粤讴鼻祖”。

作品都有地方特点和通俗性质,是用广州放眼写作的班本、龙舟、南音和粤讴。

招子庸闻其死讯,悲痛之中,写出《吊秋喜》以为哀掉,成为《粤讴》中的名作。

曾“习歌谣,嗜招子庸所作粤讴,别有领会”,“年廿五,奔走沪、汉数年,不得志。

龙舟歌与木鱼歌、南音、粤曲、粤讴及咸水歌等相近,但又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曲调。

影响较大的刊本有《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粤风》?《粤讴》等。

在道光元年(1821年)辑《粤讴》一书,收录这类歌曲,于是这些歌亦被称为粤讴;粤越同音,所以又叫越讴。

争议

也有观点认为粤讴起源于珠江一带的疍家歌和咸水歌。清代招子庸创作的《粤讴》四卷,运用了大量的粤方言(包括方言词、方言语法),是清末以来广州、香港等地流行的“三及第”语体(文言、白话与粤方言)的源头,对粤方言文学作品的创作乃至晚清政治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但另一说法是疍家学习和吸取了广府人的‘木鱼歌’‘龙舟歌’‘南音’‘粤讴’等曲艺的长处,也吸取客家人‘采茶歌’的艺术精华,创作出各种咸水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