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祭

更新时间:2024-07-02 19:00

祠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í jì,意思是祭祀,出处为《战国策·赵策二》。

释义

祭祀。

例句

《战国策·赵策二》:“先王弃羣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汉书·郊祀志下》:“成帝末年颇好鬼神,亦以无继嗣故,多上书言祭祀方术者,皆得待诏,祠祭上林苑中长安城旁,费用甚多,然无大贵盛者。”

《汉书·息夫躬传》:“东平王云以故与其后日夜祠祭祝诅上,欲求非望。”

《汉书·萧望之传》:“天子追念望之,不忘每岁时遣使者祠祭望之冢,终元帝世。”

《汉书·循吏传》:“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汉书·佞幸传》:“前东平王云贪欲上位,祠祭祝诅,云后舅伍宏以医待诏,与校秘书郎杨闳结谋反逆,祸甚迫切。”

《汉书·外戚传上》:“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朱及二子奉毅与后弟轶、辅、敞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

《后汉书·祭祀志下》:“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言语法俗相似,祠祭鬼神有异,施灶皆在户西。”

《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权尝寝疾,和祠祭於庙,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

《宋书·礼志三》:“六年正月,南郊还, 世祖亲奉明堂,祠祭五时之帝,以文皇帝配,是用郑玄议也。”

《南齐书·礼志上》:“汉家郊祀,非尽天子之县,故祠祭之月,事有不同。”

《南史·徐勉传》:“故祠祭不以礼,则不齐不庄。”

《旧唐书·礼仪志一》:“车驾及斋官赴祠祭之所,州县及金吾清所行之路,不得见诸凶秽及缞绖者,哭泣之声闻于祭所者权断,讫事依旧。”

《旧唐书·礼仪志三》:“但比年祠祭,皆用阳燧取火,应时得;以阴鉴取水,未有得者,常用井水替明水之处。”

《旧唐书·礼仪志四》:“天宝十载四月二十九日,移黄帝坛于子城内坤地,将亲祠祭,坛成而止。”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元正、冬至陈设,并祠祭丧葬所贡之物,皆辨其出入之数,量其缮造之功,以分给焉。”

《旧唐书·吐蕃传上》:“仍于墓上起大室,立土堆,插杂木为祠祭之所。”

《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

《新唐书·王璵传》:“玄宗在位久,推崇老子道,好神仙事,广脩祠祭。”

《新唐书·韦贯之传》:“是将奉郊庙祠祭,阶为守宰者,安可以贱工子为之?”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乙酉,驾发西京,诏留宰相崔协以奉祠祭。”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下》:“文武两班所差吊祭使及 告庙祠祭,只正衙辞,不赴内殿。”

《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三》:“天子三年丧毕,祫享于太庙,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今年八月丧终毕,合以十月行大祫之礼,冬季祠祭,改荐为祫。”

《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二》:“八月癸卯,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等奏,议减祠祭所用牺牲之数。”

宋 范镇 《大报天赋》:“声而为乐,文而为礼,柄而刑赏,统而祠祭。”

宋 李宏 《凫山庙》诗:“政和天子谨祠祭,郡县有请咸勿违。”

宋 张嵲 《寒食行》:“四时祠祭今寂然,五陵春树生苍烟。”

宋 刘克庄 《吴大帝庙》诗:“久无祠祭至,曾作帝王来。”

《宋史·真宗纪二》:“祠祭置监祭使二员, 以御史充。”

《宋史·哲宗纪一》:“诏祠祭、游幸毋用羔。”

《宋史·刑法志三》:“遇祠祭,供水火,则有本司供官。”

元 方回 《上元晚晴》诗:“汉用方士说,祠祭夜达明。”

《元史·武宗纪二》:“太庙祠祭,故用瓦尊,乞代以银。”

清 冯景 《延熹华岳庙碑歌》:“芒砀风云起赤龙,山川祠祭攽秩宗。”

清 赵翼 《耒阳杜工部祠》诗:“可怜千载人祠祭,在日曾无一饱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