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报

更新时间:2023-02-01 18:32

李奎报(이규보,1169年—1241年),初名仁氐(又作仁底),春卿,白云居士、止轩、三酷好先生,高丽黄骊(今韩国京畿道骊州)人,高丽王朝中期大臣、文学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奎报生于大定八年十二月十六日(1169年1月15日)。他自幼聪敏,九岁能写文章,被称为“奇童”,无论经史百家还是佛道书籍,他一看就过目不忘。十四岁时,李奎报入文宪公徒诚明斋学习,但他“使酒放旷,不自检,唯以风月为事,略不习科举之文”,以致屡屡在司马试(监试)中落榜,直到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才被柳公权评为第一。

大定三十年(1190年,明昌元年)六月,李奎报参加礼部试,登同进士第,他以成绩不佳为耻,欲辞去功名,但在父亲的切责而且没有旧例的情况下作罢。

明昌二年(1191年)八月,李奎报丁父忧,寓居天磨山,自称白云居士,此后他过着怀才不遇的生活。

承安二年(1197年)十二月,新上台的武臣领袖崔忠献欲收揽文士装点门面,李奎报遂向赵永仁、任濡、崔诜、崔谠四名“儒官宰相”呈上干谒诗,请求任用。十二月,四大臣联名上箚子推荐李奎报出仕,先从地方官做起,将来将来文翰之任,得到批准。但有一个掌管奏章的承宣曾与李奎报有过节,所以扣下这道箚子,不交给吏部,谎称丢失,因此李奎报未能出仕。

宦海沉浮

承安四年(1199年)五月,崔忠献家中千叶榴花盛开,邀请文人到家中吟诗,李奎报受到邀请,其诗受到崔忠献注意,崔忠献又想起之前箚子被夺的事情,感慨“文人相嫉如此”,于是有意起用李奎报。六月,李奎报获授全州牧司录兼掌书记。

承安五年(1200年)十二月,李奎报受到全州通判的诬陷,剥夺官职。

泰和二年(1202年)五月,李奎报丁母忧。十二月,东京(今韩国庆州)爆发叛乱,朝廷欲以登科但未出仕的人充当修制员,随军出征。符合条件的人大多千方百计回避,李奎报之前的三人都推脱掉,轮到李奎报时,他表示:“我虽然怯懦,但也是一国之民,逃避国难,不是大丈夫。”于是报名参军,成为兵马录事兼修制。

泰和四年(1204年)三月,叛乱平息,李奎报随军凯旋,但却未受封赏。

泰和五年(1205年),李奎报写信给宰相崔诜,请求做官,但未果。

泰和七年(1207年),李奎报因屡受史馆、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的儒臣推荐,崔忠献遂同意他做官,适逢他搭建了一个茅亭,便让李奎报和李仁老、李元老、李允甫作记,并让赵永仁等四大臣评定名次,结果李奎报居第一,于是就被钉在亭子的墙壁上。他也在十二月权补直翰林院,翌年六月实授。

大安四年(1212年,崇庆元年)正月,李奎报升千牛卫录事参军事。六月,兼直翰林院。

崔家门客

崇庆二年(1212年)十二月,崔忠献之子崔瑀夜宴宾客,李奎报虽然是八品微官,仍受邀赴宴,期间让李仁老唱韵,以“烛”为题,虽然多到四十余韵,但李奎报从容赋诗,崔瑀观其诗后“嗟赏不已”,并向崔忠献请求召见李奎报,测试其能力。崔忠献起初不肯,经过崔瑀反复请求后才予以召见。崔忠献见自家庭院中有孔雀游戏,便以“雀”为题,同样命琴仪唱四十余韵,李奎报在喝了崔忠献赏的酒后,思如泉涌,“笔不容一瞬”。崔忠献为李奎报所折服,乃至流下眼泪。结束后,崔忠献让李奎报说想当什么官,李奎报说升至七品就足够,结果李奎报被超授为从六品司宰寺丞。此后,他常被崔忠献招致,吟诗作赋,充当崔忠献的门下清客。

贞祐三年(1215年),李奎报作诗献崔忠献,请求升官,崔忠献便安排他出任右正言、知制诰这种清要之职。

贞祐五年(1217年),李奎报升右司谏、知制诰,赐紫金鱼袋。

贞祐六年(1218年)正月,李奎报迁左司谏、知制诰。同年十二月,八关贺表有不及进呈者,李奎报欲弹劾,却被琴仪阻止。翌年春,崔忠献追究此事,原谅了琴仪,却免了李奎报的官。四月,李奎报被外放为桂阳都护府副使兵马钤辖。

贞祐八年(1220年)六月,李奎报被刚上台的崔瑀召还为试礼部郎中、起居注、知制诰。十二月,迁试太仆少卿、起居注。

贞祐九年(1221年)六月,李奎报被任命为宝文阁待制、知制诰。

贞祐十年(1222年)六月,太仆少卿转正。

贞祐十一年(1223年)十二月,李奎报获授朝散大夫、试将作监,仍任宝文阁待制。

贞祐十二年(1224年,甲申年)六月,将作监转正。十二月,拜朝议大夫、试国子祭酒、翰林侍讲学士,仍知制诰。

乙酉年(1225年)十二月,拜左谏议大夫。

丙戌年(1226年)十二月,国子祭酒转正。

戊子年(1228年)正月,加授中散大夫、判卫尉事。

庚寅年(1230年)十一月,崔瑀的心腹枢密院副使车倜擅自调整八关会侍宴座次,知御史台事王猷怒斥这种行为,但主管官员不听,而当时李奎报和宋恂就坐在王猷两侧。事后,车倜诬告王猷呵斥宰相,李奎报和宋恂也遭到池鱼之殃,被怀疑“助扬”王猷,三人都被流放,其中李奎报被流放猬岛

辛卯年(1231年)正月,李奎报被量移至家乡黄骊县。同年七月,蒙丽战争爆发,李奎报被召至开京,以白衣守保定门,他虽然没有官职,但高丽朝廷与蒙古的往来文书都委任给他起草。

壬辰年(1232年)四月,李奎报复任判秘书省事、宝文阁学士、庆成府右詹事、知制诰。六月,随崔瑀迁至江华岛。九月,任留守中军知兵马事。

晚年去世

癸巳年(1233年)六月,因为在对蒙外交中的出色工作,李奎报被拜为银青色光禄大夫、枢密院副使、左散骑常侍、翰林学士承旨。十二月,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知门下省事、户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判礼部事,跻身宰辅。

甲午年(1234年)十二月,升政堂文学、监修国史。

乙未年(1235年)正月,拜太子少傅。十二月,拜参知政事、修文殿大学士、判户部事、太子太保。

此后,李奎报多次请求上表致仕,终于在丁酉年(1237年)十二月获得批准,以金紫光禄大夫、守太保、门下侍郎平章事、修文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判礼部事、翰林院事、太子太保致仕,但是凡有“高文大册及异朝(蒙古)往来书表等事”,都会让李奎报起草。崔怡(即崔瑀)向李奎报询问谁能接他的班,他推荐崔安(后改名崔滋)和金丘

晚年的李奎报尽管已身居宰辅高位,但不仅无实权,而且也生活拮据,为此不得不向其他在职官僚借贷以度日。辛丑年(1241年)七月,李奎报病重,崔怡亲自探病,并刊行其文集,想让他在生前目睹自己的文集问世,作为慰藉。但此项工作尚未完成,李奎报就于九月初二日去世。谥号文顺。

主要影响

李奎报是高丽中叶的一代文宗,其诗文水平被誉为“如日月不足譬”。他在文学方面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

李奎报与崔致远李齐贤齐名为朝鲜半岛古代三大诗人。他的汉文诗歌众体兼备,甚至还尝试过词的创作。他早年的诗歌以近体诗为主,中晚年则长于古体诗。他的诗歌受中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影响极大,他本人非常钦服李白,“平生不自名唐白,时人皆指之曰‘走笔李唐白’”,自己也被后人誉为“海东谪仙人”。同时,他的诗作中也不乏批判社会黑暗、关心民间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品。晚年则创作了一些对蒙抗争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篇章。他的代表作有《东明王篇》《开元天宝二十四咏》《孀妪叹》《望南家吟》《东门外观稼》《渴雨》《代农夫吟》《不平》《闻达旦入江南》《十月电》等。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扬的主体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雄浑的气势,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形成了高丽汉诗史的一座高峰。

李奎报同样涉猎各种类型的汉文文章,代表作有《麴先生传》《狂辨》《舟赂说》《接果记》《畏赋》等,都具有颇高的艺术水平,表现出李奎报深厚的汉文功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所撰写的对蒙古的外交文书。虽然李奎报曾感慨自己“文拙未宣天子(此处指高丽王)意,不如闲坐度余生”,然而高丽人普遍认为他的文章能打动蒙古大汗,因此将蒙古退兵之功归于他,说他“至诚能动无情”。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名字来历

李奎报本名仁氐(又作仁底)。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他参加司马试(监试)时,梦到一群村夫模样的人在堂上喝酒,旁人说他们是二十八宿,李奎报感到惊讶,赶紧下拜,并询问今年能否考中。其中一人指着另一人说:“他是奎星,他知道。”李奎报赶紧问那个人,他还没回答就醒来了,为此感到遗憾。不久又睡下做梦,那个说:“你肯定考中状元,不要担心,这是天机,不要泄露。”李奎报于是就改用了“奎报”这个名字,参加司马试,果然考中第一。

雅号来历

李奎报平生酷好诗、酒、琴,故自号“三酷好先生”。其后认为自己“鼓琴未精,作诗未工”,不宜用此雅号,又以自己仰慕“出则泽物,入则虚心”白云且“居家乐道”为由,改号“白云居士”。不过李奎报仍然酷好三物,尤其好酒,到了“不饮则不得如意”(不能写出好诗)的地步。

幼遇神启

李奎报出生三个月后,浑身长满肿疮,吃了很多药都没有好转。其父抱他到松岳祠宇,并占卜其生死,结果是“生”,又占卜“药理与否”,结果是“勿药理”。从此不再给李奎报用药,以致李奎报皮肤全部溃烂,无法分辨面目。他的乳母常用白面敷在李奎报的两臂,然后再抱着他。有一天,乳母将他抱出门外,有一个路过的老人说:“此儿千金之子,何弃之如此?宜善护养。”乳母给李奎报的父亲说,李奎报的父亲怀疑这个老人是神仙,便派人追赶,遇到三条岔路,便派三人分别走三条路去找,但都没找到。

调侃七贤

李奎报不到二十岁时,正逢李仁老等七名文人结为海左七贤,其中的吴世才与李奎报有交情,又早死,另一人李湛之问李奎报能否补上去。李奎报说:“七贤难道是朝廷官爵,缺了就要补吗?我没听说过嵇康阮籍之后,还有能承受这个名称的。”这几人大笑,又让李奎报用春、人二韵赋诗,李奎报口占一绝:“荣参竹下会,快倒瓮中春。未识七贤内,谁为钻核人(指王戎)。”于是满座都有不悦之色,李奎报就傲然大醉而出。李奎报也因为这类行为而被视为“狂客”。

人际关系

女儿:

(以上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李奎报著述甚丰,但只留下十分之二、三的作品传世。这些作品在他生前被其子李涵整理为《东国李相国集》41卷,死后又追加《后集》12卷,收录诗2000余首、文500余篇。后来该文集在朝鲜半岛一度失传,但到18世纪又从日本得到,再次刊行于世。

此外,还有据称是李奎报所创作的诗话白云小说》传世。但有人认为此书并非李奎报所作,而是由某位姓名未详的文人选取《东国李相国集》内诗评、诗话、诗论等,再加入部分其他记事编成。

后世纪念

李奎报墓位于韩国仁川广域市江华郡吉祥面。有李需为他撰写的墓志铭出土(现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李奎报曾被韩国文化观光部选定为2005年8月的“本月文化人物”。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