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性

更新时间:2024-03-30 20:16

暗示性(Suggestibility),亦称为被暗示性或受暗示性。系指个体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是在这种正常的心理活动中,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即使在相同的暗示条件下,每个人接受暗示后的感受表现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地说,暗示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环境、智力水平、思维类型,以及年龄,性别、暗示实施者在接受者心理中的威严、影响等诸多因素有关。

基本解释

暗示性的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思想、观点、意志、看法等,通俗地讲就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暗示性偏低的人会处处用“批判的眼光”挑剔别人,拒绝别人的思想、认识,别人说什么他都认为不对,凡是不理解的统统都怀疑,都不接受,都给以排斥。暗示性较高的人接受的东西就会多些,也容易被催眠,能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此类人的催眠治疗效果较好。

特点

暗示性亦称“暗示感受性”。即接受暗示的能力。它取决于被暗示者的心理状态和刺激的性质等因素。一般说来,文化程度低、世故经验少的人,以及精神疲乏或情绪旺盛的成年人容易受外界刺激的暗示,即具有很强的暗示感受性。此外,暗示的威严性、被暗示者对暗示者的信任程度,也对暗示性的强弱起作用。从刺激的性质看,有节奏的刺激、持久反复的刺激、与被暗示者的习惯系统有联系的刺激,其暗示性强,且刺激的总量愈大,引起暗示的力量也愈大。

强弱

通常把容易接受暗示称为暗示性强,反之,把难于接受暗示称为暗示性弱。

而对少数接受暗示后,出现与暗示相反的行为反应情况,称之为负性暗示性,当然这是一种特殊情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