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滞效应

更新时间:2022-08-25 15:50

时滞是时间滞后的简称。货币时滞是指货币行动与其效果之间的时间距离,即从货币供应量增加到物价普遍提高有一个较长时间的传导过程。

特点和意义

弗里德曼认为:因个人经过相当时间才扩散其调整,其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是非常缓慢的。初期货币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因而须经相当长久的时间才会达到全部资产。支出的影响也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扩散。正因为调整、传导、涉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故采取货币行动后必然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生真实效果,这就是时滞效应。

时滞效应的特点不仅表现为行动与效果之间存在时间差距,而且表现为传导过程中初始效果与最终真实效果之间存在差异。弗里德曼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货币增长率的变化平均需要6-9年月后才能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再过6-9个月价格才会受到影响,因此,从货币增长率变化到物价变化一般有12-18个月的时滞。

弗里德曼认为,时滞效应对于货币理论与政策有重要意义。对于预期理论来说,由于时滞的存在,使人们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的预测产生相当大的误差。因此,人们的预期只能是适应性的,随着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自己的预期和行为。对于货币政策来说,由于时滞的存在,它经常导致对货币政策效果的错误解说,也往往导致货币政策的错误决定。因为货币变动的作用并没有同时发生,货币政策就被认为是无效的。

弗里德曼认为,由于没有认识到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而产生了种种误解。

弗里德曼以时滞效应为武器,坚决反对凯恩斯学派“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反循环政策,他认为,货币当局没有认清其行动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时间差距,便根据二十世纪初的情势去决定他们的行动,而他们的行动却是影响6个月、9个月、12个月或15个月以后的社会经济行为。例如,当前的衰退是为制止前一个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性货币行动后,正在传导的中间过程或初始效果,如果针对当前的衰退而采取扩张性政策,必然回避了通货膨胀。因此,由于存在政策效果的时滞,其结果常使为反循环目的而采取的行动转变为额外的、不必要的纷扰。认识并正确理解时滞效应的政策性,就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连续一致的货币政策

例子

供给学派强调,减税能够增加储蓄量并提高其配置效果、鼓励投资并为之提供丰富的资金来源,这种效果不是与减税的实施同步产生的,从减税实施到效果显现之间存在着时滞。因为减税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分阶段实旌的,因此储蓄者和投资者也是不断地修改他们的计划,直到他们得到减税的全部好处才能采取理想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预期调整和行为改变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他们不可能突然变得很节俭,或立即产生乐观的预期,特别是人们对政府的计划和许诺抱有怀疑时,时滞会更长一些。正因为如此,减税有利于储蓄与投资的反应在短时间内不会非常显著,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里根政席的减税效果很可能要到布什总统执政时才显示出来。因此,+供给学派认为,时滞这一概念是极为关键的,增加供给比提高需求要困难得多,缓慢得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