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4 08:09

文,现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én,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

字源演变

“文”,常用汉字,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文”字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最上端是头,头下面是向左右伸展的两臂,最下面是两条腿,在人宽阔的胸脯上刺有美观的花纹图案。义指“文身”。金文的字形与甲骨文的字形完全一样。小篆承续金文,而字形走上了线条化,“人”站立的样子没变,只是胸前的花纹图案省略了,这与汉字的发展趋向简化有一定的关系。隶书笔画化。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错纹的形象被淡化,已很难看出“人”形。

“文”字的本义是“文身”。在这个意义上,后人増加了偏旁“纟”,产生了新的形声字“纹”,表示花纹之义。也就是说,“文”是“纹”的古字。而“文”字的本义并没有始终保持下来,而是不断地被引申出其他含义。因为“文身”是在身上刺花,所以引申为“花纹”“纹理”。现代汉语中“水文”“天文”的“文”字也是指自然界中某些呈“纹路”状的现象。“花纹”是有条理的,又引申为“文章”“条文”;“花纹”是赏心悦目的,又引申为“文采”“文雅”;古代文字是用刀刻的,所以引申为文字。后由“文采”“文章”又引申出指有各种仪节组成的礼乐制度等一类古代文化。至于“文物”“文辞”“文武”等词中的“文”字的含义都用的是“文”字的引申义。古代铜钱面上铸文,所以称枚钱为一文钱。

“文”字还是部首字。汉字中由“文”组成的字,大都与“花纹”有关。有些字虽然也有“文”字,但仅仅是形声字的声符,与其本义无关,如“汶”“蚊”“坟”等。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序》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盖,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卷九】【文部】

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无分切。

说文解字注

文,错画也。错当作逪,逪画者,逪之画也。工记曰:靑与赤谓之文,逪画之一耑也。逪画者,文之本义;彣彰者,彣之本义:义不同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象交文,像两纹交互也。纹者,文之俗字,无分切,十三部。凡文之属皆从文。

康熙字典

【卯集下】【文字部】文·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0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靑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

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

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

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

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

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

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

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

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

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

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

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

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各体书法

音韵集汇

社会影响

2024年6月,“文”字入选2024“一带一路”年度候选汉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