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相持

更新时间:2023-11-18 23:17

战略相持是指敌对双方力量对比暂时平衡,战争呈现相持不下的状态,是双方力量消长、优劣形势转换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力量对比和形势转换的速度。

术语介绍

这个阶段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力量对比强弱形势转换的速度。在战略相持中,双方都欲削弱对方,积聚力量,准备新的战略进攻或转入战略反攻。战略相持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持续时间的增长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的楚汉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就已明显地出现了。刘邦、项羽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展开了一场长期相持的争夺战。刘邦以政治配合军事,以进攻辅助防御,削弱直至战胜强敌。在现代战争中,战略相持时间有长有短。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双方经过3个多月互有胜负的激战后,在长700千米的宽大正面上形成战略相持,直到战争结束。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7年的相持阶段,通过持久的人民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广大人民支持下,战胜严重困难,最后夺取了抗战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两年多与敌方全正面的战略对峙中,攻守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进行,以打促谈,迫使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签订了停战协定。在战略相持下,交战双方往往出现犬牙交错状态,在经历了艰苦的较量后,力量对比往往会发生变化。进攻一方因遭到顽强抵抗,优势减弱,转入防守和局部进攻;防御一方通过大量消耗敌人,壮大自己,转变力量对比。方法是在战略内线防御中实行战役战斗的外线进攻,多打胜仗;以战役战斗的歼灭战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积极开展游击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大量消耗其人力物力财力;迅速发展己方的力量,及时动员、征召预备役兵员补充军队,扩建、新建战略预备队;大力发展军工生产,不断改善军队的装备,提高军队的军事技术水平,从劣势转变为优势。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战节奏加快,加之非线式作战、非接触作战的广泛运用,恐难以出现长久的、大规模的战略相持阶段。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