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

更新时间:2024-06-25 19:43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增长过程。是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层次需要的过程。包括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量的扩张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质的提高则表现为城市功能的加强,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发展,从空间角度而言,是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个独特的居民点形式;从经济角度而言,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是整个区域及国家经济整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城市作为地域经济、技术、政治、生产、人口、信息、交通、文化等的集聚点,对其周围地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城市在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对周围地域产生辐射力。考察城市发展,不但要看其自身增长变化情况,更重要的是考察其对周围地区吸引力、辐射力的变化,考察其在地区中地位作用以及对周围地区“贡献率”大小的变化。

历史沿革

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过程,尤其在以磨合与调整为重要特征的社会转型中期,制定和调整城市发展战略,不仅要考虑城市社会的现实需要,而且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该从加大城市开放力度....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2011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比2002年上升了12.18个百分点,城镇人口为6907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18867万人;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了12585万人。

社科院最新报告称,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为此至少需要40万亿-50万亿元的成本。据初步测算,仅解决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农民市民化成本至少人均10万元……

从城市的功能类型来看

可分为四大类:第一类集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科教等为一体。

主要理论

10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日益紧密运动的进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报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3、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物质环境优化表现为可达性、外部效应。

4、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占10%或65岁以上占7%)、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5、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英:费希尔、克拉克 三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2)美:贝尔 三个历史时期: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6、城市化含义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7、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前期主要表现为工业化的进程,要求并促进人口向城镇积聚。城市化后期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所直接带来的生产集约化、生活集约化、管理科学化和文教科技的进步等。

8、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美,英格尔斯 :现代化社会的指标都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9、城市与区域的相互关系

(1)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发展必然要开发和利用周围地区的各类资源,因而城市与区域的发展条件、发展前景密切相关,互为牵制。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相互影响,应重视区域规划。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分析一个城市的对外主要经济联系方向。

(2) 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区域分析:发展战略(优劣条件、职能、地位、作用)规模(人口、用地)的区域论证

10、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

(1)城镇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在一个国家或相当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且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6个。(动开关整群层)

(2)城乡整体发展动力:农村向城镇的向心集聚,城镇向周围地区的离心辐射手段:规划、引导和调控城镇体系目的: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市与区域发展效益的统一。

未来展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自然资源越挖越少,但文化资源越挖越多。未来,淮南将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城市特色,统筹城市建设与古迹保护、文化传承,挖掘、保护和传承好淮南的文化遗产,努力在城市化进程中融入文化元素,打造文化生态。由“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找寻淮南文化元素,提炼城市符号。

走低碳之路。坚持既要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又要培育低碳产业集群工业布局,在山南建高新区和低碳区,山北至淮河以南建加工区和服务区,淮河以北建重化工业区。

着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把湿地变成公园,把废旧矿区变成林地,把沉陷区变成开发区、试验区、生态区和希望区。

相关刊物

城市发展研究》杂志作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会刊,于1994年创刊,1995年正式出版,始为双月刊,至2009年改为月刊,现已出版百余期。该刊宗旨是服务于我国健康城镇化和城市科学发展的需要,推动学术界对城市发展规律、对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繁荣和发展城市科学理论。 

城市数字化

2022年6月24日,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在津开幕,天津市委网信办联合华为编制的《天津城市智能体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提出,天津城市智能体是天津数字化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Y模型”指引城市数字化创新发展路径,深度探索“业务—技术—管理”三维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从业务场景创新、技术支撑优化、管理能力提升三方面,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实施与长效运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