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楚

更新时间:2023-08-06 09:01

向楚(1877-1961),字先乔,一作仙樵,号觙公,巴县人。19岁入东川书院,师从赵熙治学,与同学周善培、江庸并称 “赵门三杰”。辛亥革命后任蜀军政府秘书院院长、四川军政府秘书厅长、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等要职。1931年后任国立四川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1949年,被推为国立四川大学代理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四川大学教授、川西文教厅文物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曾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革中央委员。所编纂《巴县志》为全国名志,有音韵学、文字学著述多种及《空石居诗存》一卷传世。1961年逝世。

人物生平

向楚(1877-1961),字先侨,号觙公。1877年(清光绪三年)生于巴县。1896 年入县学,1897 年入重庆东川书院,所为诗古文辞,深得山长赵熙嘉赏。1898年“戊戌政变”,“六君子”遇害,深感徒言“变法”,不能达救亡图存目的。次年秋,随赵熙赴北京,读章炳麟《訄书》及《国粹学报》等,更引起思想共鸣。

1901年,泸州创设川南经纬学堂,向楚任教习。1902年中举 。次年应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任督署教读,兼两广师范学堂教习。讲课能排除粤语障碍,自编讲义又能融会新旧思想,学生甚受启发。1904 年,辞聘游汴,还蜀后在重庆开智学堂、正蒙公塾任教,与“公强会”的杨庶堪及陶闿交厚。

1906年重庆成立同盟会支部,推杨庶堪主其事,向楚即加入同盟会。同年,永宁中学聘杨庶堪任历史、英文教习(后任监督),向楚任国文教习,每于课堂及自习指导时,详论古今形势,介绍《民报》、《国粹学报》及明末顾炎武、黄宗羲著作,唤起学生民族思想觉醒及对国内外形势认识。学生中先后加入同盟会的,有张颐、杨伯谦、陶子琛、叶麟、曾缄等。1907 年向楚重赴北京,授内阁中书。次年秋,因陶闿函促返渝。时杨庶堪、杨霖、朱蕴章分任重庆府中学堂、川东师范学堂、巴县中学堂监督,皆同盟会骨干。向楚任府中及师范学堂教习,而府中学堂尤为同盟会同志大本营。杨庶堪负全面责任,向楚等担任文字宣传。

1911年10月 10日,武昌起义爆发,11月 22日,在同盟会领导下,重庆成立蜀军政府,向楚任秘书院长。军政府创立,开支需款甚急。向楚带士兵两人,接收“大川”、“浚川源”两官家银行,晓谕行方交出账册,冻结资产。两行库存共270余万元,蜀军政府经费问题,遂得迅速圆满解决。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向楚为蜀军政府撰元旦门联:“奉新元为正朔,扬大汉之天声”。典雅堂皇,识者争相传诵。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成果后,各省纷起讨袁。1913年 8月 4 日,重庆成立讨 袁军,熊克武、杨庶堪分掌军民两政,向楚任民政总厅总务处长及讨袁军总司令部参议兼秘书。9月,讨袁军败,熊、杨离蜀。向楚后行,家被抄没,变名林松年,东下过梁山,客门人家,土匪夜至,误认为账房管事,挥刀砍其颈,晕厥几死,伤愈亡命抵上海。1914 年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谋再举讨袁。次年,杨庶堪衔命抵沪,介绍向楚加入中华革命党。杨与陈其美等策动“肇和”兵舰起义,向楚亦参与。1916 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聘向楚任国文部教授,讲授文字声韵学。1917 年,广东成立护法军政府,孙中山被选为海陆军大元帅,任向楚为大元帅府秘书,亲书“蔚为儒宗”以赠。

1918年,孙中山任杨庶堪为四川省长,向楚为政务厅长。杨、向偕返四川,途经武汉,北洋系督军王占元大捕革命党人,乃化装轮船工人,寅夜上英国轮船,始脱险抵渝。重庆镇守使署退还癸丑抄家折款,向楚以四川财政困难,拒受。11月,就任省署秘书长及政务厅长职。后杨因与四川督军熊克武矛盾激化,1920年冬,托向楚代行省长职,通电辞职赴沪。向楚留任蝉联政务厅长 6年。任内,他本着培养人才,教育救国目的,选拔优秀学生,资送出川深造或出国留学,如杨允奎、刘洪波、周传儒、贺麟、罗念生等,后皆成为知名学者。

1924年初,吴玉章任成都高师校长,聘向楚任国文部教授兼主任,他在成都高师主讲文字、声韵学等课,学生中知名者有姜亮夫、罗孔昭、文百川、陶亮生、徐仁甫、殷孟伦等。

1927年至1931年,向楚历任国立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公立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院长,并一度代理四川省教育厅长。卸任代理厅长时,节余公款10余万元。经办人员循旧例,建议转私人账户,他严予斥责,命全部移交。1931年,三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始专任文学院长兼中文系教授。文学院在成都旧皇城内,1932年川军混战,争夺煤山制高点,文学院陷弹雨中。他急与交战双方交涉停火半小时,亲率男女学生安全转移南较场。

1932年,巴县重修县志,聘向楚为总纂。1935年他告假返渝,两年稿竟。1939年刊讫。发凡起例,因时制宜,比旧志增益实多。向楚自撰之《事纪》、《蜀军革命始末》,因书所亲历而保存不少辛亥革命前后珍贵史料;《礼俗》之《方言》章,因他通晓巴蜀方言,故寻求巴郡方言语根,辨析特精。其他各篇,增补搜辑,于本末沿革,引据无不矜慎。

1937年,向楚重返川大任教。次年冬,随校迁居峨眉。1941年,川大成立文科研究所,兼任所长。他主持院、所,开设课程甚多,自说文、尔雅、八代三唐诗、唐宋与桐城派文,咸有独到见解。于老、庄、荀三子,尤为烂熟。所撰古声韵论文,如《古四声通说》《戴东原(声类表)释例》《古音韵部分析》、《分韵等位歌》等,均多年研究心得结晶,经他和龚道耕倡议并共其立体例,代制序文,成都谓南严氏刊成《音韵学丛书》。其中《音学辨微》《释大》等序,皆向楚所撰。他于群经,贯串透彻,所撰《廖平》一文,对其六变之源,擘肌分理,能识其大者远者。

向楚50岁后,益肆力诗古文辞。为诗古近体兼工,近体中七律尤佳。为纪念当年同盟会牺牲及幸存友好,常为诗文表彰。1930 年所撰《〈题铁血斑斓图〉》,尤为绝唱。

向楚为学,兴趣甚博,词曲、书、画、小说均深有研究。又精于书法,行楷皆工,复谙画史画理。抗战期间,国内书画家群集成都,成都老书画家原组织有《蓉社》,继又有《蜀艺社》,均推向楚任社长、副社长。他与黄宾虹、张大千本为旧交,新识中独与董寿平善,为董作诗特多。

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川大校长黄季陆去台湾,向楚代理校务。胡宗南部盛文退兵成都,欲驻军川大,向楚竭力拒阻,校区乃免兵祸。成都解放后,军代表接管学校,向楚办理移交,巨细靡遗。

新中国成立后,向楚先后被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及省政协委员。1952年,院系调后,调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文史资料撰写和社会活动。1961年辛亥革命50周年纪念,写了热情洋溢的组诗。同年11月逝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