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章县

更新时间:2023-07-14 18:54

句章县(「句」读音为「勾」),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属会稽郡,县境范围大致包括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江北区、镇海区、舟山市、慈溪市东部、余姚市东部,县治位于句章城。

前身

句章城,建于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为越王勾践所筑,城址位于今慈城镇城山渡。《十三州志》载,“越王句践之地,南至句余,其后并吴,因大城句余,章(彰)伯(霸)功以示子孙,故曰句章。”意思是,周元王四年,句践灭吴,向周天子呈贡,周元王赐句践胙,并命以“伯”(诸侯之长),越王称霸,句践为向子孙表彰灭吴封伯之功,在句余地区兴建句章城。

历史沿革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以吴越之地设会稽郡,治在吴州(今江苏苏州),领县二十六,句章为其一,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西汉初期,句章县先属刘贾的荆国,后属刘濞的吴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东越王馀善造反,朝廷起四路兵马镇压,其中一路为横海将军韩说,从句章出发,此为出海道用兵的最早记载。

汉阳朔元年(公元前24年),会稽郡东部都尉徙治于鄞县,不久又徙治于句章县。

东汉建宁五年(公元172年),会稽人许生起事于句章,自称阳明皇帝,封子许昭为大将军,建都句章,聚万人攻城掠地。句章于此时成为都城。174年,吴郡司马孙坚与合州郡联手反击,许生兵败被杀。

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举事,起义军攻破句章县城,守将刘裕(即后来的南朝宋武帝)因而将句章县治搬迁到小溪(今海曙区鄞江镇)。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平陈,废会稽郡,设吴州总管府,并鄞、鄮、余姚、句章之地总称为句章县。这个句章县范围极大,相当于今宁波市和舟山市的总和,地方志上称为“大句章”。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句章县,以原鄞、鄮、句章县地设鄞州,以原余姚县地设姚州。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罢姚州为余姚县,隶越州。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罢鄞州为鄮县(地方志上称为“大鄮县”),隶越州。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县为鄮县、慈溪县、奉化县、翁山县(今定海区)四县,以地属四明山区,设明州以统之。州以山为名,凡为明州人,常以四明称籍,自唐沿用直到清代末年。

考古研究

关于句章县隆安迁治的说法,地方志书多有记载。

清朝雍正年间《宁波府志》记载:“秦置句章县,隶会稽郡,治在城山渡之南,距今县城十五里。汉及孙吴因之。东晋末为孙恩残破,移治小溪镇。”

《嘉庆重修一统志》句章故城条记载:“(句章县治)有二。一为汉县,在慈溪县界,今慈溪县西南十五里城山渡东是也。一为晋县,在今鄞县南,晋隆安四年,孙恩作乱,刘牢之等讨之,改筑句章县于小溪镇,即此。”

1992年版《慈溪县志》的《建置沿革表》附记:“据《晋书》刘牢之、孙恩等传,晋隆安四年(400年),孙恩由海道入浃口,句章为所残破,因迁治于小溪(鄞县鄞江桥)。”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句章故城从城山渡迁走的史实。在城山渡的句章故城城址堆积,基本属于东吴至西晋时期,包括扁腹双系罐、钱纹罐、沿下饰米字纹或斜方格纹带的青瓷钵等生活用具,以及人面纹瓦当、饰有钱币放射纹样的砖块等。而东晋晚期至南朝时期的器物则基本没有发现。显然,城山渡句章故城在东晋末年已经废置。

而对于句章县治是否迁往小溪,近来学者则另有观点。王结华、许超和张华琴所撰《句章故城若干问题之探讨》一文,否定了句章迁治小溪的说法:“结合历年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句章迁治于今宁波市区西门口一带的可能性较大。东晋末年迁移后的句章县治和唐代武德四年设立的鄞州州治、武德八年设立的鄮县县治、开元二十六年设立的明州州治应该都在今天的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与“小溪”之地没有任何关涉。”

由于缺乏充实可信的史料佐证和考古发现,故而只能待史家研究。

后继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朝廷在旧句章城故地重设句章县,属明州(今宁波市)。委派名相房玄龄的孙子房琯为首任县令。房县令踏遍句章的山山水水,选择九龙戏珠的今慈城之地,作为风水宝地迁建县治。

登上慈城城北的浮碧山,当他眺望东北阚峰下巍峨耸立的董孝子祠时,不禁为董黯(汉代名儒董仲舒六世孙)“汲水奉母”的事迹所感动,就把县名句章改为“慈溪”,而后人们习惯把慈溪县城简称为“慈城”,慈溪县治历1200多年皆在慈城。

1954年10月,经行政区划调整,慈谿县治迁至浒山镇,旧慈谿县城改称“慈溪镇”,后改称“慈城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