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卫队

更新时间:2024-08-19 12:45

党卫队(Schutzstaffel),为德文Schutz(护卫、防护、亲卫)与德文Staffel(团队、编群、队伍)的组合词,英文普遍简称为SS,是德国纳粹党中用于执行治安勤务的编制之一,与纳粹党武装战斗执行部队的冲锋队并立的另一支纳粹党情报和监视、拷问行刑组织。

组织背景

党卫队(德语全称:Schutzstaffel),简称SS,德国纳粹党法西斯特务组织和军事组织。1925年4月成立。1946年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宣判为犯罪组织

党卫队成立初期仅为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的卫队和对付政敌的工具,隶属于罗姆领导的冲锋队,规模很小。1929年1月起由希姆莱领导,党卫队有很大发展。1931年6月建立情报机关党卫队安全处。次年1月设党卫队种族局。1933年初,其成员已发展至5万余人。

1934年6月30日,冲锋队领袖恩斯特·罗姆及其亲信600余人在党卫队长刀之夜被处决以后,党卫队在纳粹恐怖组织中起主导作用,由希特勒重新掌管。党卫队的嫡系部队是以“预备队”和“百人留守队”为核心扩建的武装党卫队,人数最多时达47万余人,此外有看守集中营的特殊部队骷髅总队,包括国家秘密警察(盖世太保)在内的整个警察部门也由党卫队领导。党卫队名义上受内政部长领导,实际直接归希特勒指挥。党卫队的各级组织布满全国,指挥各地的警察和情报机构,党卫队直接参加法西斯侵略战争,以冷酷的民族政策和灭杀共产党人、民主进步人士、犹太人、被占领区居民及战俘。达豪布痕瓦尔德等集中营的惨绝人寰的屠杀暴行,都是由党卫队的骷髅队进行的。

党卫队几乎参加了纳粹党的所有重要活动,而武装党卫队(又称党卫军)更是几乎参加了纳粹领导的所有重要战役。(普通党卫队负责的主要是国内的事,包括民族政策,武装党卫队主要是参加战争)

全国的党卫队都由Reichsführung-SS,即党卫队指挥总部领导。

党卫队从成立之后不断地武装化。1933年3月17日,在柏林,希特勒亲自下令成立柏林大本营警卫队(Stabswache Berlin),指派约瑟夫·迪特里希为指挥官,由他在党卫队中严格挑选120人组成一支直属于希特勒本人的武装部队。而德国陆军所提供的元首护卫队则负责官邸外围的安全。这支部队在同年9月的纳粹党大会后正式被命名为Leibstandarte-SS Adolf Hitler(照字面来看,Leib是生命、身体,Standarte是突击队、党卫队当中分队一级单位的名称相当于陆军的团),可以解释为阿道夫·希特勒护卫分队,缩写LSSAH。希特勒护卫分队也就是日后党卫队第1装甲师的前身,是党卫队军最早的武装部队之一。

在1933年柏林大本营警卫队成立的同时,纳粹党在慕尼黑汉堡德勒斯登等大都市成立了政治警备队(Politische Bereitschaft),作为其在国内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部队。这些部队也就是日后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struppe,缩写:SS-VT)的核心。

在1933年由德国国内各监狱和集中营的警卫部队所组成的另一个武装部队就是所谓的党卫队骷髅总队(SS-Totenkopfverbände),其指挥官是特奥多尔·艾凯(Theodor Eicke)。1935年3月15日,希特勒在柏林宣布撕毁凡尔赛条约。3月16日,德国恢复征兵制,希特勒下令成立完全军事化的党卫队组织,也就是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T)。当时的特别机动部队总共有11个营,包括一个工兵营和一个通讯营,总计有8459人。包括了LSSAH分队2600人,两个党卫队军官学校共759人,及第一、第二团的六个营兵力。到了1936年党卫队有两个比较明确的军事组织,一个就是包含了LSSAH分队的特别机动部队,另一个就是党卫队骷髅总队。

1936年前陆军中将保罗·豪赛尔(Paul Hausser)被任命为特别机动部队指挥官,他将原本散驻各地的各个营集中起来在慕尼黑成立了党卫队德意志分队(SS-Standarte Deutschland),在汉堡成立了党卫队日耳曼分队(SS-Standarte Germania)。若连同在柏林的LSSAH分队一起算进去的话,到了1937年底特别机动部队总共有三个分队,一个突击工兵营和一个通讯营,其兵力已经相当于德国陆军的一个步兵师

1938年,在维也纳,特别机动部队成立了一个新的党卫队元首分队(SS-Standarte Der Führer)。由于特别机动部队的扩张使得希姆莱的可用兵力愈来愈少,因此他就将原本负责集中营工作的党卫队骷髅总队中的精英份子独立出来在达豪(Dachau)改编为一个分队,由原先的指挥官艾克指挥。到了1939年10月16日,党卫队骷髅总队已经有三个分队约6500人的兵力,就以此三个分队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党卫队骷髅师(SS-Division Totenkopf),也就是日后的武装党卫队第三装甲师。

组织划分

普通党卫队

党卫队是个极其庞大的组织,属下职权繁多,几乎什么都干,但它在内部也有清晰的划分,如果将党卫队大致分为两个部分,那大概是武装党卫队与普通党卫队了。武装党卫队是党卫队的武装力量,而普通党卫队则负责党卫队绝大多数的行政管理事务,并同时具有党卫队的警察职能。虽然名声没有武装党卫队大,并且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战斗力量的附属物,但一般党卫队的恶劣行径完全可以和战场上的同行等量齐观。他们在整个第三帝国的影响力极为广泛。虽然他们负责行政事务和本土防御的任务,但为了落实第三帝国的帝国政策而奔走,并且充当着安全事务特工的重要使命。此外,普通党卫队与集中营里名声在外的骷髅总队看守也有着直接关系。不可否认,普通党卫队和武装党卫队一样,都是第三帝国中坚力量的臂膀。

武装党卫队

党卫军亦称“武装党卫队”。德国纳粹党的武装部队。由1925年成立的纳粹党卫队发展而来。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后,成为诸兵种合成武装部队。

武装党卫队可能是20世纪最名声在外精锐之师的作战部队。国防军是国家的武装力量,而武装党卫队则是希特勒的元首精锐军队,这种关系在1938年被官方政策确认,武装党卫队严格听从元首的命令行事,以忠心耿耿著称。总体来说,德国本土的武装党卫队人员的军事素质是很不错的,甚至可以用作战勇猛来形容。正因为如此,他们经常是帝国最需要的战场,出现在前线的关键战场上,为前进开辟道路,或者抵抗最猛烈的攻势。

武装党卫队(德文: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Waffen-SS)。其闪电标志由瓦尔特·赫克(Walter Heck)在1932年设计,以两道闪电作为SS象征,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实它的意义代表太阳)代表胜利。也有一说是圣教符号。而根据前党卫队第六山地师“北方”师士兵约翰·福斯回忆,党卫队的符号是如尼文。是纳粹党卫队领导的一支准军事化部队,由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ügungtruppe)发展而来,于39/40年冬才开始使用“武装党卫队”这个名称。战争中武装党卫队在各级武装力量中被定位为党卫队“国家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精锐部队。1936年10月1日,希姆莱成立“党卫队预备队”监察局,该机构隶属于党卫队参谋部,其任务是监督预备队的管理工作和军事训练。

党卫队秘密行动队参与了纳粹党的许多战争罪行,尤其在民族政策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它违反了多项当时的战争法,其中包括处决战俘、平民或儿童,灭杀不同种族的人,以及支援别动队进行大德意志的一个民族政策。

特别行动队

特别行动队(Einsatz gruppen),又名突击队、行刑队。由占领区党卫队中的豁免兵组成的部队。豁免兵也叫突击队员,所以别动队也叫突击队。他们的任务是大规模执行抓捕、灭杀、搜索的部队。与骷髅总队一样,别动队也是泛称,因为每个地区的普通党卫队或武装党卫队都有一等兵。基本上别动队的任务就是抓捕犹太人、异己分子与地下反抗组织,并把他们送上开往集中营的火车。别动队不是战斗部队。他们只对付手无寸铁的民众,并且公开大规模行动,这是与盖世太保有区别的地方。

看守营

作为纳粹执行一个民族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特别行动队与看守营是希姆莱执行大德意志民族政策。特别行动队活跃在被占领土的大小城市和田间地头,是车轮子上的民族政策执行者。他们习惯用子弹解决被捕对象,也常常用活动式毒气车这样的装备。骷髅总队看守则负责看守集中营与执行营,关押犹太人、共产党人和任何其他不受纳粹欢迎的人。无数支特别行动队,无数个骷髅总队看守,民族政策执行者,铸出了党卫队名声在外。

隶属的机构

【由党卫队全国领袖希姆莱统一领导:】

SS旅级领袖弗里德里希·卡尔·奥托·沃尔夫(Karl Friedrich Otto Wolff)的司令部改组而成,是以希姆莱个人而组成的参谋部,参谋长为弗里德里希·卡尔

除了帝国保安部与作战本部外,管辖全党卫队勤务的机构,但人事与财政有专属的本部管辖,主要调度和管制各党卫队机构

名义上指挥武装党卫队,原为希望成为武装党卫队总司令部而成立,但因武装党卫队实际是由国防军所指挥,因此此本部实际负责武装党卫队的人员后送、补充、后勤管制、勤务

党卫队人事的管辖机构,负责队员的招募与职务任命勤务

德国保安警察与党卫保安部合并而组成的指挥本部,负责德国内与占领地政战工作勤务指挥,共分有7局

指挥除了政战/公安的保安警察以外所有全国一般警察的机构

党卫队针对其队员行为惩处的司法机构

由党卫队上级集团领袖August Heißmeyer设立的党卫队军训政治教育工作本部

因为理论党卫队的日耳曼血统纯正,为了让日耳曼民族殖民至东部占领区而成立的机构,为了维持血统也担当党卫队队员结婚审查许可的勤务

为了让占领区的文化德意志化的指挥司令部

原先是为了协助不在德国本土的德裔回国而成立,但再度殖民占领区的政策,而改成为协助德意志民族性强化国家委员会,招募/管制国内意愿前往占领区殖民的德意志人

党卫队的财政与设施管理机构

级别划分

为了说明党卫队员的职务及其级别,用陆军的军衔做一比较:

1934年前

党卫队员——列兵

突击队员——豁免兵

组长——上等豁免兵

三级小队副——军士

三级小队长——准军士长

二级小队长——军士长

一级小队长——上等军士长

突击小队长——资深军士长

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

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

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

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

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

旗队长——上校

区队长——准将

旅队长——少将

地区总队长——中将

全国副总指挥——上将

全国总指挥——大将

1934-1945年

候选队员——无相应编制

预备队员——无相应编制

队员——列兵

上级队员——上等列兵

突击队员——豁免兵

分队领袖及代理三级小队副——上等豁免兵

下级小队领袖及三级小队副——军士

小队领袖及三级小队长及小队长——准军士长

上级小队领袖及二级小队长及资深小队长——军士长

高级小队领袖及一级小队长——上等军士长

突击小队领袖及突击小队长——资深军士长

下级突击队领袖及三级突击队中队长——少尉

上级突击队领袖及二级突击队中队长——中尉

高级突击队领袖及一级突击队中队长——上尉

突击大队领袖及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少校

上级突击大队领袖及一级突击队大队长——中校

旗队领袖及旗队长——上校

上级领袖及区队长及资深领袖——准将

旅队领袖及旅队长——少将

集团领袖及地区总队领袖——中将

上级集团领袖及高级总队领袖及资深集团领袖——上将

最高集团领袖——大将/一级上将

党卫队全国领袖——元帅

1930年

一级组织:党卫队参谋部

I部:行政管理领袖办公室

II部:人事部

III部:财政部

IV部:安全部

V部:种族事务部

二级组织:

党卫队东部上级领袖区:

I部:党卫队柏林-勃兰登堡旅队

II部:党卫队东普鲁士旅队

III部:党卫队西里西亚旅队

党卫队西部上级领袖区:

I部:党卫队黑森-拿骚旅队

II部:党卫队北莱茵兰旅队

III部:党卫队南莱茵兰旅队

IV部;党卫队南汉诺威-布伦瑞克旅队

V部:党卫队图林根旅队

党卫队南部上级领袖区:

I部:党卫队巴登-符腾堡旅队

II部:党卫队法兰肯旅队

III部:党卫队下巴伐利亚旅队

IV部:党卫队南上巴伐利亚旅队

V部:党卫队奥地利旅队

成员誓词

Germanische Freiwillige der Waffen-SS, 1940(1940版日耳曼尼亚志愿兵的誓词)

“Ich schwöre dir, Adolf Hitler, als germanischer Führer.Treue und Tapferkeit. Ich gelobe Dir und den von dir bestimmten vorgesetzten Gehorsam bis den Tod, so wahr mir Gott helfe.”

作为日耳曼尼亚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我向你宣誓,我会忠诚和勇敢。我发誓,直到死我也一定服从上司,因此上帝是会真正帮助我的。

germanischer一词于1941年开始从誓词中删除。意思是日耳曼尼亚的。

Legionä;re der Waffen-SS(武装党卫队士兵的宣誓誓词)

“Ich schwöre bei Gott diesen heiligen Eid, dass ich im Kampf gegen den Bolschewismus dem obersten Befehlshaber der Deutschen Wehrmacht, Adolf Hitler, unbedingten Gehorsam leisten und als tapferer Soldat bereit sein will, jederzeit für diesen Eid mein Leben einzusetzen.”

奉上帝之名我用庄严神圣的誓词宣誓,我无条件地服从德国陆军最高指挥官阿道夫·希特勒的命令同布尔什维克主义作斗争,作为勇敢的士兵时刻准备用我的生命为了誓言而全力以赴。

武装党卫队简介

希姆莱为了扩张党卫队可说是使尽浑身解数。早期向党卫队骷髅部队招兵买马,后来征召警察成立警察师,之后招募占领国的德裔外籍士兵,最后则招募占领国的志愿兵,使得终战前的武装党卫队扩充成接近60万人的兵力,而整个党卫队组织则有近一百万人。这60万人中只有一半是德国人,四分之一是德裔外国人,四分之一是外国人。前后预计成立共45个师,其中第39-45师尚未正式建立。武装党卫队一共有三类部队:

其准作战师一般分为三类:

而各师标志盾牌右上角的缺口代表装甲师,左上角缺口代表装甲掷弹兵师,中间缺口代表其它用途师:骑兵师山地师。无缺口代表武装师。

另外,在二战期间,总计有大约50万名外籍人士于党卫队中服役,但他们当中大部分并非志愿人员,更没有多少人是理想主义者。非德国人的党卫队以东欧人为最多,他们分别来自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乌克兰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还有东欧各国的德裔人士。到了1945年时,在武装党卫队所有的30多个师中,还没有哪一个师是完全由德国人组成的,即使是阿道夫希特勒师也不例外。

正规师(SS-Division):由纯德国人(Deutsche)组成,被定为一级战斗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1”,被用于战场主要位置或担当“消防队”(Feuerwehr)挽救前线紧张局势。

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欧洲日耳曼裔人和德意志裔人(Volksdeutsche)组成,被定为二级作战部队-“Kampftruppe der Klasse2”,主要用于非主要方向和防御战。

武装师(Waffen-Division der SS)由东欧人(德国称之为东方人-Ostländer)和巴尔干人组成。虽为党卫队控制,但是名义并不正式属于党卫队部队序列,主要执行主战线后游击队的清扫和占领区的控制等工作。

成立年代

第一党卫队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元首警卫旗队),1933年(成立时间,下同),德国人(人种,下同),1945年5月7日向美军投降,此时连师长奥托·库姆在内全师只剩下1682人。

第二党卫队装甲师(帝国),1939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

第三党卫队装甲师(骷髅),1940年,德国人(从集中营看守里选拔出来),1945年向美军投降,后被美军移交苏军(大部分幸存将士包括师长贝克尔旅队长被苏军处决)。

第四装甲掷弹兵师(警察),1940年,德国人(成员都是德国现役警察),1945年投降。

第五党卫队装甲师(维京),1940年后期,德国人及西欧人、北欧人,纳粹德国投降以后,维京师最后一任师长乌尔里希(Karl Ullrich)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允许他们自谋生路。绝大多数官兵结伴西行,向美军投降,在巴伐利亚的战俘营里得到礼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亚战俘营解散,维京师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乡。

第六党卫队山地师(诺尔德,又名北方师),1940年后期,德国人,从孚日山到莱茵河且战且退,1945年在巴伐利亚向美军投降。

第七党卫队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1942年,多国人士,1945年5月仍与死敌铁托血战于斯洛文尼亚,停战后就地向南斯拉夫投降。

第八党卫队骑兵师(弗洛里安·盖尔),1942年,德国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1945年在布达佩斯展开7周鏖战与大量苏军同归于尽,最后只有170人幸存。

第九党卫队装甲师(霍亨斯陶芬),1943年,德国人,1945年在奥地利向美军投降。

第十党卫队装甲师(弗伦斯堡),1943年,德国人,1945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与苏军交战,全部战死。

第十一党卫队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北欧),挪威人,1942年后期,1945年死守柏林,几乎全部战死,极少数幸存者试图徒步穿越战线,遭苏军拦截,弹尽被俘,全军至此覆灭。

第十二党卫队装甲师(希特勒青年团),1943年,德国青少年,1945年突出重围,5月8日在奥地利向美军投降,但拒绝悬挂白旗,全副武装进了战俘营。

第十三党卫队山地师(圣刀),1943年,波斯尼亚人(即南斯拉夫穆斯林),1945年5月7日向美军投降,之后被移交给南斯拉夫处决。

第十四党卫队掷弹兵师(加利西亚),1943年,乌克兰人,1945年奇迹般地击退铁托游击队的围堵,于5月10日向英军投降,并被作为“民族抵抗运动”的勇士,转至意大利里米尼战俘营看管,未被移交给苏军。

第十五党卫队掷弹兵师(雷德兰第1),1943年,立陶宛人和拉托维亚人,1945年投降。

第十六党卫队装甲掷弹兵师(党卫队全国领袖),1943年,德国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1945年5月向美军和英军投降。

第十七党卫队掷弹兵师(古兹·冯·伯利辛根),1943年,德国人及各地德意志族人,在西线5易其帅,几乎战至全灭,仅存1团兵力,1945年5月7日在巴伐利亚向美军投降。

第十八党卫队志愿装甲掷弹兵师(霍斯特·维瑟尔),1944年,匈牙利人,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被苏军消灭。

第十九党卫队掷弹兵师(雷德兰第2),1944年,拉托维亚人,1945年投降。

第二十党卫队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1),1944年,爱沙尼亚人,1945年投降。

第二十一党卫队山地师(斯坎德培),1944年,阿尔巴尼亚人,1945年1月因人数太少解散(没有完全编成)。

第二十二党卫队志愿骑兵师(玛丽亚·特雷西亚),1944年,匈牙利人,1945年2月在布达佩斯与苏军作战中全部阵亡。

第二十三党卫队山地师(卡马),1944年,波斯尼亚人,未上战场即取消编制与第十六师合并,番号给了尼德兰师。

第二十三⑵党卫队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尼德兰),1945年,荷兰人,1945年作战中全部阵亡(旗队,相当于团)。

第二十四党卫队山地师(卡斯特猎手),1944年,意大利人,1945年4月掩护友军撤出巴尔干,残部于5月在奥地利向英军投降(旗队)。

第二十五党卫队掷弹兵师(匈雅提),1944年后期,匈牙利人,1945年5月3日在奥地利同美军激战,损失惨重,5日向美军投降(旗队)。

第二十六党卫队掷弹兵师(匈牙利人),1944年后期,匈牙利人,4月向美军投降,一部分战至5月5日,随SS第25师一同投降,并被移交给苏军发落(旗队)。

第二十七党卫队志愿掷弹兵师(兰格马克),1945年,法语系比利时人,1945年初被盟军击溃,残余在4月底向英军投降(旗队)。

第二十八党卫队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华洛尼),1945年,荷语系比利时人,死守奥德河,打到仅剩700人仍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誓言,全师最后仅幸存35人,1945年5月向美军投降(旗队)。

第二十九党卫队掷弹兵师(卡明斯基师),1944年,俄罗斯人,1944年底与第三十师合并(没有完全编成)。

第二十九⑵党卫队掷弹兵师(意大利),1945年,意大利人,1945年作战中全部阵亡(旗队)。

第三十党卫队掷弹兵师(俄罗斯解放军),1944年,俄罗斯人,1945年6月投降(旗队)。

第三十一党卫队志愿装甲师(鲍曼·玛丽),1945年,匈牙利人,1945年投降(旗队)。

第三十二党卫队装甲掷弹兵师(人民突击队),1945年1月30日,德国老人,1945年与苏军作战中全部阵亡(旗队)。

第三十三党卫队骑兵师(匈牙利第3),1945年,匈牙利人,因人数不足未组建,番号给了查理曼大帝师。

第三十三⑵党卫队武装掷弹兵师(查理曼),1945年,法国人,1945年于德国柏林基本被苏军歼灭,只有不到30人的残余投降(旗队)。

第三十四党卫队志愿掷弹兵师(尼德兰国土风暴),1945年,荷兰人,1945年5月投降(旗队)。

第三十五党卫队警察掷弹兵师,1945年,德国现役警官,1945年5月投降(旗队)。

第三十六党卫队掷弹兵师(德吕万格师),1940年,惩戒部队(人员来自多国),1945年投降(旅团,1945年升为师级)。

第三十七党卫队志愿骑兵师(吕佐),1945年,匈牙利人,1945年在奥地利投降(实际未组建完成)。

第三十八党卫队装甲掷弹兵师(尼伯龙格),1945年,德国人,1945年投降(旗队)。

社会意义

美国有一位战地记者M&G. BLsons说:“古今往来,人类历史上最彪悍最有勇气最值得依靠的军队从客观上来说,应该首推二战中的武装党卫队”。

抛开政治立场与信仰的正邪之分,应该承认,二战德国的武装党卫队的成员基本符合真正军人的标准。虽然建立在偏执的唯血统论基础上的纳粹主义,在一开始就注定是没有前途的,但武装党卫队遵从自己的信仰,讲究义、理、志、忠信与服从,富有责任感、使命感与荣耀感,对领袖忠诚(甚至愚忠),对敌人凶狠,对同胞爱护,对家人牵挂。

武装党卫队对希特勒的忠诚令人吃惊,在战争后期,德国的国防军系统普遍开始反思战争,对希特勒和纳粹产生不信任感,唯有武装党卫队依然效忠元首,成了“救火队”,哪里最危急就出现在哪里。甚至出现了大量由青少年组成的志愿部队,仅凭一腔热血就对拥有强大地空优势的盟军发动近乎自杀的进攻。

这也是为什么柏林战役拖了如此之久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如果希特勒不是选择自杀,接任元首邓尼茨宣布德国投降,主攻柏林的苏军的牺牲还要翻上一倍以上(苏军在柏林投入了近百万伤亡33万人,歼灭德军17.3万人,俘虏13.4万人)。

到1945年4月,武装党卫队还有42万兵力,安插在120万的柏林防卫部队中担任主导部队的任务。柏林被攻克后,一个月内追随元首自杀的党卫队达63000余人,躲在角落拒不投降选择继续作战的达70000余人,战后有美国人说,希特勒麾下的武装党卫队没有一人向联军主动缴械,基本上是打到最后一颗子弹而被俘虏。此语虽然过于夸张,但从一名纳粹武装党卫队士兵的遗言可以看出,忠诚到近乎死硬,确实是一部分武装党卫队的特点:“告诉元首我已经尽力,告诉父亲我依然爱他。”

任何一支在战争史上成名的军队,抛开立场和信仰的,往往具有很多共同点,那就是忠诚、勇敢、机智。一个帝国,一个元首,一个民族。武装党卫队无疑符合这些标准。但正如中国人无法忘记日军的暴行,欧美国家也不会遗忘德国军队,尤其是武装党卫队,在二战中执行民族政策的德意志第三帝国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意志尤为重要。从忠诚和意志来说,也许就如美国记者M&G. BLsons与朱可夫说的:“二战德国希特勒麾下的纳粹武装党卫队是最值得依靠的军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

战斗力

不同时期武装党卫队的战斗力是不一样的。早期武装党卫队由纯德国人组成,然后是日耳曼人组成,接着人员扩充到德国的同盟国,武装党卫队各部队战斗力也逐步下降。

第五师(维京师)在其历史上几乎没有未参与灭杀战俘、平民事件,彰显王牌部队的称号(维京师主要由挪威丹麦以及荷兰的志愿兵组成)。

党卫队人数变化

随着党卫队的编制不断扩大,其人数也日渐庞大,其人数如下:

师级编制

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党卫队第2“帝国”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党卫队第3“骷髅”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党卫队第4“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队第5“维京”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Wiking”)

党卫队第6“北方”山地师(SS-Gebirgs-Division “Nord”)

党卫队第7“欧根亲王”志愿山地师

党卫队第8“弗洛里安·盖依”骑兵师

党卫队第9“霍亨斯陶芬”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Hohenstaufen”)

党卫队第10”弗伦斯堡”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Frundsberg”)

党卫队第11“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队第12“希特勒青年师”装甲师(SS-Panzer-Division “Hitlerjugend”)

党卫队第13“圣刀”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Handschar)(Kroatische Nr.1)

党卫队第14武装掷弹兵师(乌克兰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ukranische Nr 1)

党卫队第15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lettische Nr.1)

党卫队第16“党卫队全国领袖”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Reichsführer SS)

党卫队第17“古兹·冯·伯利辛根”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G?tz von Berlichingen)

党卫队第18“霍斯特·维瑟尔”志愿装甲掷弹兵师(SS-PANZERGRENADIER-DIVISION Horst Wessel)

党卫队第19武装掷弹兵师(拉脱维亚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lettische Nr 2)

党卫队第20武装掷弹兵师(爱沙尼亚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estnische Nr.1)

党卫队第21“斯坎德培”武装掷弹兵师(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Skanderbeg)

党卫队第22“玛利亚·特雷西亚”志愿骑兵师(Freiwilligen-Kavallerie Division der SS Maria Theresa)

党卫队第23“尼德兰”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尼德兰第一)

党卫队第24“卡斯特猎手”武装山地师—24.Waffen-Gebirgs-(Karstjager) Division der SS

党卫队第25“匈雅提”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一)(Hunyadi)(ungarnischeNr.1)

党卫队第26“匈牙利人”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二)(Waffen-Grenadier-Divison der SS)(ungarische Nr 2) Hungaria

党卫队第27“兰格马克”志愿掷弹兵师(华洛尼第一)(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Langemarck)(flämische Nr. 1)

党卫队第28“瓦隆人”志愿装甲掷弹兵师

党卫队第29武装掷弹兵师(意大利第一)(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italienische Nr.1)

党卫队第30武装掷弹师(Waffen-Grenadier-Division der SS)

即德国扶植的伪军——俄罗斯解放军

党卫队第31志愿掷弹师(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党卫队第32“1月30日”志愿掷弹兵师(SS-Freiwilligen-Grenadier-Division 30 Januar)

该师于1945年1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