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书

更新时间:2023-07-22 11:55

伪书,读音:wěishū,汉语词语,意思是冒托前人名氏所著成的书。

释义

(1) [ancient books of dubious authenticity]∶作者姓名或作品年代不可靠的书

(2) [false document]∶伪造文书

(3) [fake document]∶指伪造的文书

出处

1、伪造的文书、信件。

史记·孝武本纪》:“居岁余,其方益衰,神不至。乃为帛书以饭牛,详弗知也,言此牛腹中有奇。杀而视之,得书,书言甚怪,天子疑之。有识其手书,问之人,果伪书。”

《史记·封禅书》:“乃为帛书以饭牛,详不知,言曰此牛腹中有奇。杀视得书,书言甚怪。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于是诛文成将军,隐之。”

唐 常楚老 《祖龙行》诗:“腐肉偷生三千里,伪书先赐 扶苏 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如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二·赝书》:“钟会作伪书以赚宝剑。”

2、指伪造文书。

《史记·货殖列传》:“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

3、托名伪造的书籍。

唐·刘知几史通·因习》:“而扬雄撰《蜀记》,子贡著《越绝》,虞裁《江表传》,蔡述《后梁史》,考斯众作,咸是伪书,自可类聚相从,合成一部。”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余意欲取此类及纬候等书,《亢仓》、《鶡冠》等子,总为伪书一类,另附四部之末。”

章炳麟《文学说例》:“张氏书证驳多疏缪,尤信伪书,盖明世积习尔。”

4、僭伪政权的史书。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南方以晋家渡江后,北间传记,皆名伪书。”参见“伪史”。

5、内容虚妄之书。

汉·王充《论衡·对作》:“俗传蔽惑,伪书放流,贤通之人,疾之无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