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

更新时间:2024-09-16 20:23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于山西省忻州市,属土石山区,东与河北省以太行山脊为界,面积2865平方千米,是忻州市面积最大的县。辖6镇、8乡、1个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台县常住人口为216178人。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据《元和郡县志》,五台县以境东北五台山得名。

历史沿革

五台县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聚落。五台县远古时期为戎狄所属。

西周时将冀北划为并州,五台为并州北地。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归于晋。韩、赵、魏三分晋地.五台归赵。统一中国后,隶属太原郡

西汉置虑虒县,属太原郡。

三国属魏国,隶太原郡。

西晋时属新兴郡,未置县。

北魏太和十年(486年)复置县,改名“驴夷”,属肆州永安郡北齐改属雁门郡

大业三年(607年)改名五台县,仍属雁门郡。

唐、五代十国属代州

北汉,隶代州。

属河东北路代州,贞祐四年(1216年)升为台州。

属中书省南部冀宁路

洪武二年(1369年),仍复为五台县,属太原府。九年(1376年)改属代州,仍辖于太原府。

雍正二年(1724年),代州升为直隶州

民国三年(1914年),五台县属雁门道。1937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第一行政督察公署。1938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五台县属二专署领导。1945年,改属晋冀二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忻县。1959年忻县、雁北合并,属晋北。1961年复归忻县。1985年后隶属忻州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2月,五台县辖6镇、8乡、1个驼梁景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居民办事处、249个行政村。

6镇:台城镇耿镇镇豆村镇白家庄镇东冶镇建安镇

8乡:沟南乡东雷乡高洪口乡门限石乡陈家庄乡蒋坊乡阳白乡茹村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112°57′41″ ─113 °50′56″,北纬38°28 ′─ 39°4′49″。五台县南北长50千米,东西宽70千米,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865平方千米。县城距忻州70千米,距太原135千米,距北京530千米,是忻州市面积最大的县。县界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为界。东接长城岭,与河北省平山阜平两县相连。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原平接壤。

地质

五台县地质构造古老。前震旦纪曾经历过一个五台运动。五台运动以后,五台山区产生了隆起和拗陷,并伴有碎性岩浆活动,沉积物厚达3000米到6000米。

太古界,五台群是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岩性主要由变质程度很深的各种正副片麻岩和结晶片麻岩所组成。元古界时期,下元古界地层与下伏太古界地层,在五台山区出露的为滹沱群,厚度为2070米到2900米。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三迭系,侏罗系新生界第三系,第五系在五台山区也有零星分布。

五台县地质构造主要特点是:地层经历了长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一系列褶皱与断裂,古老岩层强烈变质。全县可分为太古代五台群片麻岩系;元古代滹沱群变质碳酸碎屑岩系;元古代和古生代的碳酸岩系;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沉积碎岩岩系;新生代的松散沉积岩系五个地质亚区。

地貌

五台县属土石山区,整个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处为五台山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最高峰;最低处为建安镇坪上村,海拔624米。境内山峦绵亘,沟壑纵横。按自然条件划分,全县可分为山地、丘陵、平川三种类型,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深山回环中又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四个小盆地。

气候

五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海拔624米的西南部向海拔3061米的北台顶(叶斗峰)梯级过渡的地形特点,形成了梯次明显的气候特征。一年四季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变化较大。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气候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大陆低压影响,多偏南气流,气候温和。春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期,气候变化无常,降水少,风沙大,蒸发快。秋季低压迅速为高压代替,寒温适中,为时短。海拔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5-0.8度,年平均气温在-5-10℃之间,海拔升高100米,降水增多40-50毫米,年降水量一般在400-500毫米,无霜期为90-17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400-2700小时。

水文

五台县5条河流总流量为2.76立方米/秒,全年总径流量为10.4亿立方米。神西乡水泉湾泉水总径流量为0.82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1.49亿立方米。

滹沱河,发源于繁峙县,由县境西南瑶池入境,在神西乡边家庄出境,经盂县,平山等县汇入海河,为县内最大河流。在县境内流域全长15千米。

清水河,发源于五台山的紫霞谷及东台沟,与坪上汇入滹沱河。全长104千米,年总径流量25500万立方米。

虑虒河,亦名城河,发源于扬岭南的岭底村,于黄椿坪汇入清水河。全长30千米。年总径流量2100万立方米。

泗阳河,发源于小柏村,于河口注入清水河。全长20千米,年总径流量5627万立方米。

小银河,发源于殿头村,到槐荫村南,注入滹沱河。全长30千米,年总径流量1774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五台县总面积2865平方千米(2008年),辖区面积居山西省第三位。山地329万亩,占总面积的77.3%,盆地54万亩,占12.7%,丘陵42.6万亩,占10%。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基本农田30万亩,水地9万亩,保浇7万亩,宜林面积160万亩,宜牧面积190万亩。

矿产资源

截止到2013年,五台县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30余种,矿点100多个,主要有煤、铁、铜、钼、硫、磷、白云石石英石水晶、黄铁、云母铝矾土砂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煤炭储量为9962万吨,铝钒土储量为2500万吨。大理石储量大,种类多。白云矿位于东冶镇槐荫村,储量6800万吨。铝钒土,总储量2500万吨,主要有两处,茹村乡的石沟储量235万吨,白家庄镇的窑头储量42万吨。铁矿,分布较广,台怀镇柏枝岩铁矿储量109149万吨,东冶镇北大兴铁矿储量175万吨,豆村镇铺上铁矿储量3981万吨。

水资源

五台县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1270立方米。按耕地计算,每亩平均占有水量700立方米。五台县水能的理论储藏量为16319千瓦,可筑梯级电站23处,五台地下水资源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矿化程度每升在1克以下,可供灌溉和饮用。

森林资源

2021年末,全县森林面积78.63万亩,森林覆盖率21.46%。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台县常住人口为216178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11310人,占51.49%;女性人口为104868人,占48.51%,总人口性别比为106.14。全县共有家庭户89660户,集体1593户,家庭户人口为209809人,集体户人口为6369人。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408人,占4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25770人,占58%。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2373 人,占14.98%;15-59岁人口为122974人,占56.89%;60岁及以上人口为 60831人,占28.1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3043人,占19.91%。

五台县居民以汉族为多,少数民族为蒙古族、满族、壮族、白族黎族、维吾尔族、羌族土家族、藏族、回族等。

经济

综述

2021年,五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2.3%;第二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增长6.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7%;第三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969元,按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491美元。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27895.2公顷,比上年增加499.6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5279.7公顷,增加4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7.9公顷,增加6.2公顷;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190.8公顷,增加1088.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354.2公顷,增加35.8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7063公顷,增加119.3公顷。果园面积322.7公顷,增加78.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1.87万吨,比上年增加0.14万吨,增产1.2%。

同年,全县完成造林1400公顷,增长159.3%。

同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7412.52吨,增长33.4%。其中,猪肉产量4839.1吨,增长40%;牛肉产量1556.96吨,增长27.4%;羊肉产量1016.45吨,增长15.6%。禽肉产量387.57吨,增长1.1%。禽蛋产量4390.44吨,增加1.2%。水产品产量12吨,增长9.1%。年末生猪存栏36052头,增长38.8%;生猪出栏61852头,增长56.8%。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4.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2%,制造业增长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5%;分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9.4%,非煤工业增长14.3%。

同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3.2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分门类看,采矿业18.41亿元,增长47.7%;制造业16.44亿元,增长6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31亿元,增长2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增长161.9%。

同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2.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6%。年末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7家,完成总产值11.26亿元,增长8.7%。

同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242.2万吨,比上年下降15.3%;发电量13.7亿千瓦小时,增长69.8%。全县电装机容量150.5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其中,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1.15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07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120.36万千瓦。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37.6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18.7%;金融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2.85亿元,增长5.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38%。

同年,全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62亿元,同比增长3.8%;电信业务总量1亿元,增长1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07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2.85万户。全县宽带接入用户6.76万户,增长10.4%。

同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增长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增长11.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0.6亿元,增长14.7%;餐饮收入3.4亿元,增长29%。

同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亿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民生支出21.24亿元,增长16.41%。全县保费收入1.38亿元,增长11.54%。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7633.02万元,增长8.69%;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6215.05万元,增长15.2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全县共有幼儿园11所,小学26所,教学点49个,普通初中18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7.5%,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2%。

文化体育

2021年,全县有文化旅游产业服务中心1个, 文化站14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乡村文化活动场所24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书量7万册。剧场、影剧院2个。年末全县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一百瓦以上电视转播发射台2座。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

同年,全县有体育场地面积53万平方米,体育场地969个。全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01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项。

医疗事业

2021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360个,床位89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29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3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31人。

环境卫生

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截至2021年12月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297天,优良天数比例为81.6%,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9。滹沱河流域五台段共监测1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00%。

社会保障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79元,比上年增长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24元,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0元,增长11.6%。

同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91万人(企业17219[退休7039]人,机关事业11921[退休4832]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7.4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5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54万人,参保率98.38%;参加失业保险1.4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21万人。

同年,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6242人,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117万元。全县农村五保供养2987人。

同年,全县有养老服务机构(敬老院)3所,拥有床位180支,55所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每所拥有床位10支;全县总计拥有养老床位730支,收养五保户7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956人。

交通通讯

五台县有朔黄铁路穿越县境。台忻旅游线、石凉线、原阜线、阳石线、豆繁线等五条省道纵贯东西,形成以省道为主框架的公路网络体系。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覆盖率高达95%以上。

2021年,全县公路线路里程1383公里,其中国道(含忻阜高速81公里)271公里,省道19(五盂高速)公里,县道182公里,乡道443公里,村道468公里。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