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乡

更新时间:2023-02-23 15:33

乌石乡位于黄山区西部,太平湖上游,东与太平湖镇焦村镇接壤,南邻黟县宏潭乡,西、北接石台县七都镇、六都乡,乡域面积246.3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湖水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13个村1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7万人。距城区甘棠39公里,距合铜黄高速南安开放式服务区和103省道仅5公里,距黟县宏村20公里。我乡集田区、山区、库区于一身,有林山场30余万亩,农田近万亩,茶园10404亩,是全区重点产粮大乡、林业大乡、库区移民人口大乡和革命老区。境内既有重峦叠嶂、茂林竹海、飞瀑流泉之神秀,又有阡陌纵横、稻浪涌金、湖帆点点、渔歌唱晚之恬适,盛产木竹、茶叶、优质稻米、淡水鱼虾和竹笋、蕨菜香菇木耳吊瓜籽等土特产品。全乡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空气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黄山市有机茶之乡”等称号。乌石集镇面积达0.5平方公里。乌石乡党委、政府以区划调整为契机,整合境内资源,做强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生态立乡、工业强乡、农业稳乡、旅游兴乡、文化塑乡”战略,在“十一五”期间将该乡打造成黄山区有较强工业支撑能力的特色生态经济最强乡。

历史发展

乡境古称建兴约,后因巷子岗多黑色大石而易名乌石。明代属古名都火带、岩前社。清代属古名都乌石约、岩前约。民国18年(1929年)属附城区乌石、岩前乡,民国30年改为第一区石前乡。

建国初属附城区、第一区,1957年12分属乌石、士贵两乡,1958年10月并入附城公社,1961年4月分为乌石、士贵两公社。1963年3月将乌石、士贵两公社合并为乌石公社,1983年9月设乌石区,1987年4月改称乡。

地理环境

乌石乡位于紫城镇东北部,秋香江上游。东接中坝、水墩,西连紫城镇、瓦溪,南邻龙窝、九树,北毗附城乡。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石坑村歧山寨驻地大坝塅,距紫城镇2公里。为最高峰,海拔798米。秋香江发源于境内榕林村榴墩嶂。矿产资源有锡矿、萤矿、瓷土等。

该乡呈典型的小盆地地貌,太平湖如一块硕大的翡翠镶嵌于西北面,舒溪河与太子河分别自南向北、自东向西穿越乡境汇入太平湖。夏村、船渡、乌石、西溪村的24个村民小组和三高村的1个村民小组共计3000余人口地处太平湖淹没区。

该乡兼具田区、库区和山区的特点,全乡水田面积7239亩,有林山场30789亩,森林覆盖率42.3%,茶园650亩,中药材300亩,桑园50亩,可养殖水面丰富,特别是发展库湾养鱼的条件优越。

基础建设

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乡域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总投资199万元的35KV乌石变电站技改工程,总投资110万元的移动通信基站工程,桃和油路乌石段工程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实施完成,船杨环湖公路乌石段已全线拉通路基,初步构建了太平湖上游环湖公路格局。

程控电话已覆盖全乡7个村58个村民组,全乡拥有程控电话1300余门,电话入户率达60%以上。集镇建设不断推进,功能日趋完善,截止至2008年底集镇面积达0.5平方公里,并实现了街道硬化和亮化,新建农民商住楼100多套,总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

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蓬勃发展,全乡拥有个体工商户120余户,已成为黄山区西部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集镇的吸纳力、牵动力和辐射力日益增强。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该乡拥有1所初级中学,5所完小、7个教学点,在校中小学生达1067人,中小学教师71人,2002年建成总建筑面积1028.96平方米的乌石中心小学教学楼(庆恩楼),大大改善了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全乡拥有卫生院1家,医疗点5个。

乌石乡计划生育服务所于2000年12月被评为全省百佳服务所。乌石乡广播电视站于2001年1月被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授予“省五星级广播电视站”称号。以乡科协为龙头,农技站、林业站、农机站、水保站、兽医站为主体,科技示范户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农科教三结合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在科教兴村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已建成船渡村杨家滩生态农业、杨村村乌萸子套种野葫芦、西溪村牧草养鹅、乌石村中药材等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40户,从事粮食、茶叶、水产品等销售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

经济文化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势头正劲。该乡党委、政府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明显成效。截止至2008年底全乡已实施退耕还林4325亩,其中毛竹造林500亩,经济林350亩;种植中药材300亩;新辟茶园70余亩,桑园50亩;创办了一家农民股份合作制企业杨村免烧砖厂;新上两个百头养殖场,1个种猪场,1个七彩山鸡养殖场,全乡肉鸡、肉鸭、肉鹅年养殖规模超万只;新建了4家规模粮食加工企业。经济以农业为主。建国前闻名全县的土特产有:烟叶、荷树湾余氏箩格、升车大水坑黄氏油笼、璜坑桥头范氏书笼、大岭下叶氏花蓝、上书村江氏木屐、龙湖村竹笠、陶坑火笼等。1988年有水田1.98万亩,水稻播种面积3.68万亩,总产1.1万吨。全乡水果种植广泛,70年代本县柑桔当家品种“书田桔”,发源于乡内书田村。1988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1.04万亩,总产517吨。又是全县紫胶生产基地,种有紫胶寄主树0.79万亩,1984至1985年,紫胶生产受省人民政府表彰。

工业方面,建国前,主要生产砖瓦、瓷器及竹木制品等。1988年有乡陶瓷厂、铁木厂、家私厂、水电站等企业,村建筑队23个。士贵瓷厂生产的日用瓷器曾远销美国、日本和中东各国及香港地区。水电资源丰富,1988年百河径、杨梅坳两水电站装机800余千瓦。境内交通便利,惠水、紫海公路经过其间。

商业方面,未建县城前已有巷子圩。县城建成后,商业网点逐渐移向县城。至建国前,巷子岗有小店近10间。1988年全乡有集体商业门市33间,私营,个体店档107户。

文化发展较早。明代创设的官山书堂闻名东江。近代紫金花朝戏创立于鹧鸪村;西医最早由荷树湾福音堂传入本县。至1988年,全乡设有初中2所,小学20所,在校中学生1000余人,小学生5500余人,教职工230余人;还设有乡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和卫生院。保存主要文化遗址有中澄村白水磜宋代古窑址及荷树湾福音堂。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