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街

更新时间:2024-09-02 19:03

三学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安居巷,南面紧邻城墙,西边与永宁门相望。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

历史沿革

三学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安居巷,南面紧邻城墙,西边与永宁门相望;是当年大唐皇城太庙坐落的地方。时至北宋,此地改为祭祀孔子的文庙。明成化年间,西安府学、咸宁县学和长安县学相继落成,围绕文庙形成了“一庙三学”的官学中心,其北侧有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三条南北小巷,三学街因此得名。

三学街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唐代的孔庙即碑林),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管理考试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确的目的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

文化街区

穿行在三学街,古建筑与民居中多为文人墨客的工作室,街头巷尾的商铺多销售文房四宝、石刻拓片、字画书籍。长安学巷巷口东侧的古槐遒劲挺拔,郁郁葱葱。

走出长安学巷,向东走,经过的第一个巷子就是府学巷。清乾隆年间,《西安府志》记载府学巷:“大门前有坊,内有泮池,仪门内当甬道为魁星楼,中为明伦堂,两旁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堂后为尊经阁,阁后神器库。”经过百年变迁,府学巷内只有几棵古树留了下来。

再向东走,就来到了咸宁学巷。这里原是咸宁县学所在地,原来建有儒学大门、明伦堂、博文斋、约礼斋、敬一亭及东西生员斋房等,现仅存魁星楼和奎星阁各一座。县学南原有的崇圣祠,如今已成为碑林区少年宫。

此外,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内包含关中书院、卧龙寺、下马陵、董仲舒墓等知名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柏树林、大吉昌、安居巷、书院门文化一条街等老街巷。

碑林博物馆的存在也是三学街被越来越多人知晓的重要缘由。这座建于公元1087年的艺术宝库,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大的博物馆,碑林博物馆紧邻三学街有一面青砖到顶的砖壁,上头雕有花朵和云纹。砖壁正中有清末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笔力雄浑、骨力遒劲、气概凛然。三学街旁,数株虬枝峥嵘的千年唐槐或倚着砖壁,或独立生长,形成一景。

规划保护

作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确定的西安市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了众多传统风貌建筑,是西安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区域。按照保护规划,三学街保护片区划分为碑林文化展示区、安居巷民国名人居住空间展示区、关中书院文化展示体验区、书院门文房商业展示区、卧龙寺寺庙文化展示体验区、明清城墙及顺城巷古城展示区六大片区。片区西南方向有南北走向的南大街城市商业带和东西走向的顺城巷休闲生活带。

周边改造

碑林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开展三学街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范围:东起开通巷,西至南大街;南起顺城南巷,北至东木头市及东厅门(具体以房屋征收范围图及测量成果表为准)。

正向宣传

20219年4月1日晚8点,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 聚焦西安三学街千年文脉,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首播;从碑林里一块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的碑石《西铭》说起这条老街延续的非凡文脉。《记住乡愁》由中宣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发起,旨在展现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唤醒逐渐消失的家乡记忆。第五季收官之作《西安三学街区——继绝学开太平》,由陕西广电影视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制拍摄。

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