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花叶病毒

更新时间:2024-07-02 10:07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缩写TMV,为RNA病毒,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是烟草生产上分布最广、 发生最为普遍的一类病害,对烟草的危害极大。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烟草本是生长在墨西哥的一种植物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哥伦布、麦哲伦等发现“新大陆”时见到当地人有抽烟的的习惯,便把烟草带回欧洲。之后,烟草很快便繁殖开了。这种病毒通常作用于植物。

简介

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又译为烟草花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专门感染植物,尤其是烟草及其他茄科植物,能使这些受感染的叶片看来斑驳污损,因此得名(mosaic为马赛克,也就是拼贴之意)。19世纪末期人们已知有某种威胁烟草作物生存的疾病,但直到1930年才确知此病毒的存在。是烟草花叶病等的病原体,属于Tobamovirus群。

烟草花叶病和番茄花叶病早为一般所了解。叶上出现花叶症状,生长陷于不良状态,叶常呈畸形。1883年,德国科学家Adolf Mayer发现可以通过提取染病叶片的汁液涂抹到健康叶片上的方法将烟草花叶病转移。在汁液中寻找可染病的微生物失败后,Mayer认为引起病症的微生物是一种极小的在显微镜下不可见的细菌;伊凡诺夫斯基(D.I.Iwanowski)于1892年首次证明了这个病害是由滤过性病原体所引起的,但是伊凡诺夫斯基坚持认为是可过滤性的细菌或其分泌的毒素导致了烟草花叶病;1897年,荷兰植物学家贝叶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 )通过一系列经典的实验证实过滤液中的染病源是可以复制的,实际上,病原体只在它感染的宿主中复制。在更深入的实验中,贝叶林克发现这种病原体并不像细菌一样可以在有营养物的试管或培养皿中培育,他假象这是一种比细菌更小更简单的可复制颗粒,贝叶林克也因此被公认为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科学家;

1935年,贝叶克林的猜测被斯坦利(W.M.Stanley)证实,他认为病原体是蛋白质并于1935年首先从病叶榨汁中分离到病毒状结晶,其以了解到这个蛋白质还含有核酸,并肯定病原就是这个病毒。该病毒极其稳定,因在病叶内能大量地增殖,所以从1升病叶榨汁中可提纯2克结晶。病毒质粒是长300纳米、直径15纳米的棒状体,有一条分子量为2×106道尔顿的单链(+)RNA。核酸被2130个分子量为17530道尔顿的蛋白质亚基所包裹。作为病原体的寄主范围是很广的,现已知对单子叶植物22科中的198种植物具有寄生性。

症状

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植株后,会破坏植株的组织结构, 对嫩叶的破坏力度最大,使嫩叶出现明脉症状,即叶片侧脉及 支脉组织出现半透明的现象,烟草花叶病毒在烟草细胞中大量 繁殖,病毒RNA会严重影响烟草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烟草叶 肉细胞畸形裂变,部分烟草叶片大量繁殖或者受抑制,出现叶 片厚度不均匀的症状,叶片出现斑点,呈现出黄绿相间的不同 区域,随着花叶病毒的进一步侵染,逐步导致叶片组织坏死, 烟草叶片出现大面积的褐色坏死斑,叶片形状扭曲、皱缩,这 种现象在老叶片上尤为明显,重病的叶片凸起形成泡状,边缘 向内弯曲。早期发病的烟草植株,严重矮化,烟草植株不能正 常生长,在成熟期不能正常的开花结果,抵抗能力很差,容易 受到外界的干扰,叶片和花果容易脱落,种子量少,一般不能 正常发芽生长。

病原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是一种病毒病害,寄主植物多达350 余种,其病毒粒体为直杆状,大小 300 nm×18 nm,有极强的致病力和抗逆性,病毒在干烟叶中 能存活 52 年,稀释100 万倍后仍具有侵染活性。钝化温度90-93℃经10分钟,稀释限点1000000倍,体外保毒期72-96小时。在无菌条件下致病力达数年,在干燥病组织内存活30年以上。该病毒有不同株系,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系、番茄株系、黄斑株系和珠斑等4个株系,因致病力差异及与其他病毒的复合侵染而造成症状的多样性。

传播途径

烟草花叶病毒能在多种植物上越冬。初侵染源为带病残体和其它寄主植物,另外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也可引致初侵染。主要通过汁液传播。病健叶轻微摩擦造成微伤口,病毒即可侵入,不从大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侵入后在薄壁细胞内繁殖,后进入维管束组织传染整株。在22-28℃条件下,染病植株7—14天后开始显症。田间通过病苗与健苗摩擦或农事操作进行再侵染。另外烟田中的蝗虫、烟青虫咀嚼式口器的昆虫也可传播TMV病毒。TMV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5-27℃,高于38-40℃侵入受抑制,高于27℃或低于10℃病症消失。

发病规律

烟草花叶病是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广大烟区,尤其是 南方烟区发生较为普遍且日益加重,一般发病率在 5%~20%,常造成植株严重矮化,损 失可达 50%以上,严重危害了烟叶的产量和 质量,给烟草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烟草花叶病在烟草苗期和大田生长初期最易感病,主要发生在苗床期至大田现蕾期。温度和光照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扩散和流行速度,高温和强光可缩短潜育期。连作或与茄科作物套种使毒源增多,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明显增加。不卫生栽培是造成流行的重要原因,在病、健株间往来触摸,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培带有病毒的土壤都可加重病毒传染。土壤板结,气候干旱,田间线虫为害较重的地块发病重。

危害性

我国烟草生产历史悠久,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病毒病是烟草上的一类重要病害,烟草病毒病在全世界烟草栽培区发生普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着烟草的产量和质量。世界上已报道发现侵染烟草的病毒达 47 种,常见的有 20 余种我国已发现的烟草病毒病有17种。烟草感染病毒后,叶绿素受破坏,光合作用减弱,叶片生长被抑制、叶小、 畸形,严重影响产量和内在品质, 减产幅度可达50% -70%。

TMV 侵染烟草引起的烟草病毒病是我国烟草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烟草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基于近 30 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贝叶斯系统动态分析法,对我国17个烟叶产区中的 56 个 TMV 分离物全序列进行分析,首次明确了我国烟草上 TMV 的时空扩散特征,发现我国TMV 两次大的群体演变均集中在上世纪 90 年中期和本世纪初。

检测方法

为了降低和减少病毒对烟草产业的危害,建立高 效灵敏的检测技术,是解决抗病性早期鉴定等基本问题的前提,并将有助于研究病毒病害的传播途径及发 生规律,为科学制定防治策略奠定基础。

应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抗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TMV) 单克隆抗体,并通过胶体金标 记技术,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和 SQUID 磁学定量测定技术建立起烟草花叶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开发出用于定性检测的 TMV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及用于定量检测的 TMV 纳米磁珠快速检测试纸,其检测灵敏度分 别为 1ng /mL 和 0.1 ng /mL。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是作为烟草育苗中各种 TMV 无症和有症烟株现场筛查的有效手段。

防治措施

以烟株为对象,加强烟株保健栽培,切断传播途径,突出抗性诱导,辅助化学药剂防治措施。

选择耐病品种

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如辽44、6315、广黄54、176、Nc89、G80、8611等,注意高抗品种的选育。

移栽前防治

清除病残株,冬前深翻晒土。 利用冬季霜冻、雨雪等低温 条件,冬前深翻晒土,减少越冬病菌来源。翌年开春深翻细耙, 熟化耕作层,减少侵染基数,创造烟草健康生长的条件。 不与 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作或轮作,重病地块至少 2 年不种烟草。

苗期防治

仍未找到能够进行大面积推广的高抗性品种。 苗期 以培育无病壮苗为目标,漂浮育苗选择适当的消毒药剂,重视育苗池水体和剪叶刀具的消毒 ,保证营养液养分供应。 加强苗期管理,操作时禁止吸烟,手和工具要消毒,大棚由专人管理,杜绝闲杂人等进入。

移栽期防治

可适当早播、早栽,移栽时剔除病苗,及时查苗补苗,确保移栽苗子的根茎能够尽多地接触土壤。积极推广小苗敞口深栽技术,保障一次性移栽成功,避免多次补苗的交叉感染。如果移栽时天气干旱,要注意补足水分,促进烟苗早生快发。

团棵期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施 22%金叶宝可湿性粉剂 300 倍液、 1.5%植 病Ⅱ号乳油1000倍液或 2%宁南霉素水剂 250 倍液,对该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于病毒病发生较轻的区域, 要注意增施微量元素锌,同时采用氨基寡糖素等诱导烟草的抵抗力,减少病毒病对烟叶造成的损失。

旺长期防治

做好田间卫生管理,注意肥水调控,进行田间操作时,尽量减少工具、衣服、手等与烟叶的接触。

打顶期防治

注意病株、健株分开打顶,先打健株 ,再打病 株 ;打顶需在露水干后进行。

采收期防治

及时打掉底脚叶, 并运到烟田以外的处理池集中处理, 防止病叶遗留田间造成再侵染。 烟草采收结束后,及时拔除烟秆,并清理田间,如能栽种油菜、绿肥等更好,活跃地力,减少病原菌的存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